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370人看过2024-01-21

    根据《居民身份证法》居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身份证使用、核查工作的通知》第三条第(六)项规定有关部门必须核查公民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办理聘用、雇佣和离退休手续,进行劳动力管理,申请社会保险”。
    《民法典》第十五条规定,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根据上述规定,原则上应当以出生证明所记载的时间为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如果没有出生证明,原则上应当以户籍登记或者居民身份证上记载的时间为准。这也与《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 196人看过2024-01-21

    需要。经济补偿金往往是在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下,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是一种保护性的救济。我国《劳动法》也曾经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但《劳动合同法》规定,除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因为劳动期限届满而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 245人看过2024-01-21

    任务完成时劳动合同终止。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比,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更适合于项目型、季节性、订单型等工作岗位。对用人单位来说,这种合同有有利的地方,如无论续订多少次,均不构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同时也有不利的地方,如不能约定试用期,因任务完成而终止合同的,用人单位须支付经济补偿等。因此,用人单位在使用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时,应当衡量利弊,合理使用。

  • 160人看过2024-01-21

    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合同期满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延续至服务期满。

  • 434人看过2024-01-21

    辞职后反悔,保留好员工书面辞职的文件,盖章确认后可以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另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建议以后不用辞职概念(辞职容易引发歧义,个别员工提出辞职仅指辞去现任职务而不是解除劳动关系)改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或在辞职文书中要明确该辞职就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

  • 409人看过2024-01-21

    用工单位可以通过劳动合同中对工作时间的约定,明确迟到处理办法,确认迟到30分钟以上视为旷工半天。或者用工单位制定管理制度对迟到和旷工进行规定,并通过重点提示和员工培训等方式向员工进行宣讲。员工知晓并接受的,视为员工已同意该约定或规定的实行,可以视为旷工处理。

  • 215人看过2024-01-21

    要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首先要明确录用条件的内容,从公司的招聘广告要求、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工作标准、员工培训准则及员工工作岗位要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次还可以从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同行业标准,员工的业绩等进行举证;最后可以根据工作沟通或直系领导的聊天记录等对员工不否和录用条件进行佐证。

  • 145人看过2024-01-21
    常用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1、继续履行。指合同义务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达到合同目的。
    2、违约金。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或各方违约时,违约方要支付给守约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以弥补守约方损失同时兼有惩罚违约行为作用的违约责任方式。承担违约责任后,是否还要继续履行,可由合同各方协商确定。但是,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3、赔偿金。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因违约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害的,按实际损害数额给予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当事人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上述违约责任可以选择适用,也可以几种方式同时适用,但宗旨是以合同目的达到为准,而且需经合同各方一致同意,实际操作以便捷、有效为宜。
  • 219人看过2024-01-21
    《劳动合同法》的这一规定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有关试用期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即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按照试用期的有关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或不得约定试用期,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工资标准,按照规定不得在试用期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等。二是用人单位对已经履行的违法试用期应当支付赔偿金。即用人单位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时,用人单位同样要为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仍然是以经济手段解决问题,既然用人单位想通过试用期少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那么,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也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提起诉讼的方式,要求用人单位履行这一赔偿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规定的是违反试用期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但从法律含义上说,赔偿金不是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在因其违反试用期的违法行为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应得的劳动报酬。
  • 171人看过2024-01-21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法》同时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在试用期中,除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