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270人看过2024-01-28
    不要。劳动者可以拿超过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这超过的部分就有可能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上,这部分还是要纳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74人看过2024-01-28
    补偿金和赔偿金有下列区别:前者是补助费用,后者是赔偿费用,且支付标准是前者的两倍。经济补偿金是指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在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赔偿金是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赔偿。
  • 277人看过2024-01-28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与离职证明的区别:
    1、离职证明,是表示是员工自己主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解除劳动合同书,是表示用人单位和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3、其二者的区别是在与劳动补偿方面会不同。
    4、无论是离职证明还是解除劳动合同书,均表示与原用人单位在法律上没有劳动关系了,不影响你和新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 139人看过2024-01-28
    1、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身份者之间所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纠纷。
    2、劳动纠纷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是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争议。
    劳动关系是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为了实现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面发生的争议,就不属于劳动纠纷的范畴。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福利、职业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
    3、劳动纠纷既可以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也可以表现为对抗性矛盾,而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般情况下,劳动纠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 146人看过2024-01-28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工资对职工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职工工资债权代表职工的生存利益,而担保物权代表的是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二者相比之下,职工的生存利益应当优先于银行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
    3、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企业总财产保值增值,而职工工资正是其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态,也就是说,在企业的总财产中有一部分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增加的价值。既然如此,劳动者就自己劳动创造的增值部分获得优先受偿,不仅不违背公平原则,反而恰恰体现了公平原则。
  • 156人看过2024-01-28

    1.没有

    2.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实际月工资为基准,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

    3.若劳动者工作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不仅包括基本工资,还应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具体规定为: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实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一个月工资标准)按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 195人看过2024-01-28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分析一起猝死事件是否属于视同工伤的情形,主要是分析事发事是否属于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以及是否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

    一般而言,单位设立健身房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工作,强健体魄。在单位健身房休息、活动、锻炼应与工作有关。也有法院既往判例判决确定员工在单位设立或者单位合作的健身房锻炼期间猝死认定为视同工伤。2024年,北京一中院的案例中,人社局没有认定工伤,是死者家属通过行政诉讼,最终法院从目的解释方面认定了视同工伤。员工因加班疲惫前往单位健身房锻炼,从锻炼目的以及保护劳动者利益的角度分析这次事件有可能被认定为视同工伤的情形。

  • 210人看过2024-01-28
    疫情期间,许多用人单位积极防疫、响应号召,要求职工弹性工作、居家办公。此种工作模式下受伤或突发疾病是否属于工伤,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规定。综合《工伤保险条例》全文来看,认定工伤的三要素为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受伤原因,居家办公的特殊点在于工作地点与生活场所高度混同。若劳动者是根据单位的要求居家办公,那么其在“家”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家”可以视为工作地点,这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保护劳动者的立法本意。
  • 191人看过2024-01-28
    工伤保险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让劳动者通过签订合同或者出具承诺书等方式放弃工伤保险待遇,不具有法律效力,对职工工伤认定不产生影响。

    在用人单位没有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下,职工遭受事故伤害被认定工伤后,应享受的各项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 325人看过2024-01-28

    不能。试用期结束后,劳动者无论是在合同期限内变换工作岗位,还是合同期满后再次续订合同时变换工作岗位,用人单位都不得再约定试用期。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方可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对于用人单位调岗行为,属于对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如果用人单位强制调岗的,劳动者可以拒绝,注意变相调岗和隐形调岗。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