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34人看过2024-01-26

    1.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5.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15人看过2024-01-26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121人看过2024-01-26
    产前假的工资的计算方法:如果单位为职工缴纳了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来向职工支付生育津贴;如果单位没有为员工投保的,则由单位按照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来向职工支付。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 118人看过2024-01-26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生效和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同时发生。

    2.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先使用劳动者,然后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前订立劳动工合同。

  • 108人看过2024-01-26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所以,用人单位,应当向你支付三个月工资的两倍,作为你的赔偿金。
  • 116人看过2024-01-26
    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 293人看过2024-01-26

    辞退孕妇的,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

    1、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

    2、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

    3、工资和加班工资应一并发放。

  • 116人看过2024-01-26
    口头请假后单位又以未请假旷工辞退要给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按照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117人看过2024-01-26

    劳动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标准:

    工作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150%×加班天数;

    休息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200%×加班天数;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300%×加班天数。

  • 111人看过2024-01-26

      工厂干活误伤工友一般不需要赔偿。职工履行职务时误伤工友属于工伤,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用人单位未参保的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全部工伤赔偿。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