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718人看过2024-01-26
    1企业裁员是无固定期限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赔偿,经济裁员应当支付劳动者双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134人看过2024-01-26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程序条件有:
    1、即时解除,职工存在过失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预告解除,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职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3、裁员解除,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说明情况,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 184人看过2024-01-26
    企业经济裁员法律规定如下: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员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裁员方案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1、依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重组;
    2、生产经营有严重困难的;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创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劳动合同变更后仍需裁员的;
    4、其他因订立劳动合同时依据的客观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 107人看过2024-01-26

    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107人看过2024-01-26

    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的,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所在地。

  • 114人看过2024-01-26

      1、《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 115人看过2024-01-26

    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220人看过2024-01-26

    1.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员工拒签通知的,用人单位可以直接递交、或者以挂号信发出一级以登报公告的形式发出,被辞退员工收到通知即生效。员工存在严重过失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提前通知,可以立即办理离职手续。

  • 128人看过2024-01-26

    不属于

    1、加班加点工资是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而支付的报酬,不属于最低工资。

    2、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分别按150%、200%、300%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 163人看过2024-01-26

      员工正在休产假,如果没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状况的,用人单位不可以辞退员工,且不得对员工实行经济性裁员。单位对于产假期间的员工,要提供特别保护。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