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股权纠纷
  • 134人看过2024-01-17
    有限责任公司是需要成立股东会的,可以不成立监事会,但是要有监事;可以不成立董事会,设执行董事。参见《公司法》第三十六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权。第四十条......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第五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
  • 122人看过2024-01-17
    解散公司原则上需要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才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股东会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公司解散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 129人看过2024-01-17

    股东向人民法院申请公司破产的,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由法院对申请进行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第七条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

    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第八条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应当提交破产申请书和有关证据。

    破产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申请目的;

    (三)申请的事实和理由;

    (四)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载明的其他事项。

    债务人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

  • 100人看过2024-01-17

      一、债权问题

      公司有股权发生转让,同时公司对外享有债权的情况相对容易处理。

      1.股权对内转让的情形

      这种情况下,外部债务人的偿还义务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股权转让人不再享有分配的权利。此时,转让人在转让股权时,放弃了相应比例的收益权,而受让人则依法取得了这部分收益权。

      2.股权对外转让的情形

      与上述情况不同,股权对外发生转让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股权受让人是第三人,情况则与上述情况相同;而如果股权受让人同时又是外部债务人,就需要分情况讨论:

      (1)外部债务人获得公司全部股权,即公司整体转让给了该债务人,则债权债务混同;

      (2)外部债务人获得公司部分股权,原来的外部债权债务关系很可能就变成了现在的内部关联交易关系。

      综合上述各种情形,根据本文对股权转让法律后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司作为债权人,其内部股权发生转让时,对外部债务人的影响十分有限,并无必要让债务人了解债权人的内部变更情况。

      二、债务问题

      1、告知义务的设定是根据我国《民法典》原理确定的。债务人将合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这个条款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即保证债权人能有效地收回自己的债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中,虽然公司资产并没有发生变化,法人实体亦未变更,但是股权的转让很可能使得公司的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这一改变甚至有可能是实质性的。按照前文阐述的原因,出于对债权人远期利益的保护,债权人应当有权知晓其债务人的这一实质性变更。

      2、由目标公司而不是转让人来告知债权人。与债权人相对应的是目标公司,即发生股权转让的公司,是它与债权人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同样基于《民法典》原理考虑,应该由债务人来告知债权人。虽然债务人的变更是由转让人引起的,但是法律关系不能混淆,所以不能要求转让人承担这一告知义务。

      3、目标公司只需告知而无需经得债权人同意。这一点是与《民法典》的原理完全不同的。主要是出于对保护股东的考虑。如前文所述,股权转让几乎是股东退出有限责任公司的唯一途径,如果还死搬硬套地适用《民法典》原理,万一债权人不同意,就彻底阻碍了股东的退路。根据公平原则,股东转让其股权的权利不应受到侵犯和保护债权人远期利益不受侵犯是同等的。之所以在此设立告知义务,主要目的还是善意地提醒债权人,债务人内部发生了重大事项的变更,如果引起了债权人的不安,债权人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新的情况,准备新的应对方案。

  • 100人看过2024-01-17

    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136人看过2024-01-17

    公司吊销后股东可以变更,因为此时股权也是有价值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征得半数以上股东同意,转让之后应当进行工商变更登记。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

    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第一百八十一条

    公司有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项情形的,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

    依照前款规定修改公司章程,有限责任公司须经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须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一百八十二条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 108人看过2024-01-17

    1、如果对公司的裁员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起诉法院解决;

    3、公司如果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经过合法手续可以裁员。

  • 100人看过2024-01-17
    股权投资的投资者也就是所谓的买方通常分为私募股权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前者更注重投资收益率,后者则更注重创造整合效应。私募股权投资通常以非上市公司为标的,通过上市或并购重组等形式实现投资回报。由于股权投资的标的以非上市公司为主,这对投资者寻找项目以及做尽职调查等工作都赋予了一定程度上的难度。同时,投资者通常需要在投资后对标的公司做出相应调整以便在投资周期末端成功退出并且实现投资收益。两者都需要做大量都准备工作,并且需要相对专业的投资人士来提供相应的服务。最后,作为投资者,如何选择投资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来说,前几轮的股权融资对标的公司的挑战较大。这大多是由于标的公司正处于发展期,对于企业的未来走向较难判断,因此投资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公司的经营模式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此时投资者会更加容易判断公司的发展趋势。当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投资方反而会面临一些挑战,因为此时运营良好的标的公司会吸引大量的股权投资者,使得标的公司更加有选择权。
  • 112人看过2024-01-17

    股权变更股东可以不到场。但是股东不在场进行股权变更的,需要该股东的授权代表出示授权证明。到工商局办理手续时,需要带上股东会的决议。股权变更完整的流程是:一、先到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二、新的营业执照办理完成后,再到税务局办理变更手续。三、如果法定代表人变更,还需要到银行办理预留印鉴的变更手续。综上,股权变更股东可以不到场。针对股权转让手续,有些地方的工商局会要求公司新、老股东全体到场,所以最好先到工商局咨询一下。涉及法定代表人、监事变更的,还应提供新人选的身份证原件,以供工商核对。

  • 155人看过2024-01-17
    大股东废掉法人的方法是,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上,大股东可以行使自己的表决权,推进股东会议作出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决议或者决定,之后在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的30日内,申请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即可。
    公司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或者决定;
    (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应当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变更登记事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还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