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站队——确定要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所属行业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商品(服务)是属于哪个行业的,如想开个面馆,那么就要明确自己是属于服务行业的,并且35-45类之间是服务分类。这个其实很好识别,先确定要注册商标是商品还是服务。《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别表》里面1-34类是商品分类,35-45类是服务分类。如要卖服装,想要注册一个服装商品,那么就需要在1-34类里面去选择类别。那么第一步就搞定啦,确认好商品属性,然后再站队。
2、先入为主——确定核心类别再选择小类
当确定好自己注册的商品是属于服务还是商品时,那么再来做减法,再来筛选商品(服务)的核心类别。如何选择核心类别?这个其实很简单,就是跟商品(服务)最匹配的那一个大类。
3、以备无患——选择商品(服务)的相关类别
想必听说过这种说法,某某的商标被人抢注了。是的,如果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商标很容易被他人抢注,所以在注册商标的时候,商标的相关类别也应该进行注册,很多大企业甚至将45类全部注册。但是对于小企业或者个人来说就没有必要了,所以就需要对相关类别进行注册。
4、最后防线——查询商标是否被注册
分析了如何选择商标类别,但是这些类别是否被注册还尚不清楚。所以在注册商标之前,需要对锁定的类别一一进行商标查询。需要查询商标是否存在相同、近似以及显著性问题,才能提高商标注册的成功机率。
商标通过形式审查后还需要通过实质审查,主要对申请商标的标志涵义及其客观效果等进行审查,对申请的商标作出核准、驳回的结论,而后才能进入初审公告期。
商标实质审查
商标实质审查,商标注册主管机关对商标注册申请是否合乎商标法的规定所进行的检查、资料检索、分析对比、调查研究并决定给予初步审定或驳回申请等一系列活动。
审查什么内容
商标注册中的实质审查是决定申请人的商标能否授予专用权的关键。对商标注册申请的实质审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查商标是否具备法定构成要素
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商标必须满足《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具备上述要素或要素组合才能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2.审查商标的显著性、是否与他人在先权利冲突
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商标,如果想通过审核,就应当具备显著特征,便于识别。
3.审查商标是否复制、模仿他人的驰名商标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如果申请注册的商标符合上述的情况,属于复制、摹仿、翻译他人的驰名商标的,是无法注册成为商标的。
4.审查地理标志是否会误导公众
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
商标侵权打假很重要的就是制作投诉书、起诉书并向相应机关递交,请求对侵权行为实施打击。这是打击侵权行为中最重要的步骤。投诉书(起诉书)的制作水平将直接影响案件的成败。对证据材料的组织,对侵权行为的论证分析以及投诉请求的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与相应执法机关的良好沟通渠道和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配合行动是获取案件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注册的商标一般不受法律保护,但在司法实践中未注册的以下两种商标,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
(1)、未注册的驰名商标。
我国实行商标注册自愿制度,一些驰名商标发展时,可能大家的商标法律意识尚且不是很强,导致一些驰名商标虽然已驰名中外,但是还尚未进行商标注册。为了保护这些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我国的法律规定,申请人在申请商标注册时应当区别于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以避免混淆。与驰名商标的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不允许注册。
(2)、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
对于这种有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主要是会有一种恶意抢注的现象发生,为了避免恶意抢注给未注册商标人带来的不利的影响,我国法律也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来制止恶意抢注的申请人的抢注行为和对未注册商标人的保护措施。
影响商标权价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企业历史经营收益状况;
2.企业未来盈利空间、成长能力;
3.商标现状:商标状况必须详细了解它的影响力、所处市场的状况、竞争状况、过去的表现、未来计划及风险程度等。具体讲,分析以下七个影响因素:
(1)领导力。即影响行业市场的能力。如某一商标为其所处市场的龙头产品的商标,其价值要比其他普通商标价值要高。
(2)生存力。即商标的稳定性。那些历史悠久、消费者信任度高的商标的价值要高(特指实际使用时间而不是注册时间长短)。
(3)市场力。指商标所处市场经济状况。食品、饮料、服装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商标比高科技、能源产业的商标取值要高。
(4)辐射力。指商标超过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符合国际惯例和口味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影响力的商标要比某一区域或地区性商标的价值要大(陕西西凤酒与五粮液)
(5)趋势力。商标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导向及影响力。商标的长期发展趋势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反映与消费者的联系和同步性。(苹果手机:智能化、定制化、网络化、娱乐多媒体化、安全性代表了手机的发展趋势,引领市场潮流,不断推陈出新,而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
(6)支持力。指能够获得投资及重点支持的商标其价值要大一些。国家层面大力倡导发展并给予政策支持的产业,如节能环保与环境友好的产业,而属于淘汰,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
(7)保护力。指商标拥有者的合法权利,即注册商标的保护能力。商标受法律保护的深度及广度在评估商标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