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知识产权
  • 120人看过2024-01-19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等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4、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即指不法行为人的销售行为与造成商标权人的损害结果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
  • 221人看过2024-01-19
    (一)一般原则著作权属于作者。
    作者是指:
    1、自然人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
    2、法人或其他组织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3、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
    (二)著作权属于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按照《民法典》、《公司法》、《民法典》、《著作权法》分别处理。
    1、职务作品作品的著作权。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其归属:
    1)、署名权归作者,其他权归单位:
    (1)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
    2)、其他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创作者享有,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 140人看过2024-01-19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认定驰名商标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上各项因素,但不以该商标必须满足该条规定的全部因素为前提。
    相应的,以下材料可以作为证明商标驰名的证据材料:
    (一)证明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知晓程度的有关材料;
    (二)证明该商标使用持续时间的有关材料,包括该商标使用、注册的历史和范围的有关材料;
    (三)证明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的有关材料,包括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地域范围、宣传媒体的种类以及广告投放量等有关材料;
    (四)证明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记录的有关材料,包括该商标曾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有关材料;
    (五)证明该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据材料,包括使用该商标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利税、销售区域等有关材料。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中指出驰名商标就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商标所标示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有权认定驰名商标,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应当依照以上认定驰名商标的五个因素进行。当事人对曾经被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请求保护的,对方当事人对涉及的商标驰名不持异议,人民法院不再审查。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依照认定驰名商标的五个因素进行审查。
  • 227人看过2024-01-19

    知识产权侵权的类型:

    1、商标侵权

    他人未经商标权人的许可,在商标权核定的同一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核准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近的商标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专利侵权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3、著作权侵权

    又称版权侵权,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依据,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规行为定义:有确切证据证明卖家出售假冒商品的,或者被权利主张人投诉涉嫌违反《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且投诉成立。

  • 881人看过2024-01-19

    如果是偷摄录像的话,那将会触犯法律,侵犯电影版权。

    1:法律规定: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知识产权执法的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依法查处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

    3:从事电影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

    4: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发电影形象产品等衍生产品。


  • 324人看过2024-01-19
    会。它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细节规定。

    《电商法》第四十一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电商法》第四十二条: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其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的,有权通知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

    诚然,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假货”问题也屡屡出现。商标侵权的背后,是黑心商家获取非法利益的驱使和一些品牌商们商标意识的淡漠。
    而《电商法》的出台,是在倒逼着网络品牌商们及时获取商标,并重视商标保护。这样一来,假冒伪劣的嚣张气焰将会得到有效遏制,网上经营环境也变得更加纯净。
  • 146人看过2024-01-19

    商标取得方式:

    (1)商标权的原始取得,一般也可以被称为“商标权的直接取得”,它指的是商标权是由创设而来,其产生并不是基于他人既存之商标权,也不会以他的意志为根据;

    (2)商标权的继受取得,也可以被称为“商标权的传来取得”,它主要指的是以他人既存的商标权,以及以他人意志为基础而获得的商标权。

    商标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独占性。独占性又称专用性,是指商标注册人对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使用权。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独占使用的权利,任何人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不得使用该商标。

    (2)时间性。法律对商标权的保护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法定期限即丧失法律效力。中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同时规定期限届满可请求续展,续展的次数不受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九条)。

    (3)地域性。商标权的地域性,是指商标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效力,离开一定的地域则。

  • 122人看过2024-01-19

    认定标准:

    1、对原告作品的要求

    一部拥有有效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具备独创性;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只要有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2、对被控侵权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认定标准

    对被控侵权作品的分析,可适用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接触”,即接触前一作品的机会;二是“实质相似”,即应受著作权保护部分实质相似。其中,后者是认定的重点。在认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实质相似”时,应将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权保护的部分与被告作品的相应部分进行对比,判定两者是否实质相似。
  • 118人看过2024-01-19
    关于侵犯注册商标权行为认定或者判定的过程,有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1、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是认定商标侵权的基本依据。
    判断商标侵权行为能否认定或称是否构成所考虑的一切因素都是围绕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来进行的。
    2、确定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被控侵权对象的确定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1)被控侵权的商标
    (2)被控侵权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
    确定被控侵权具体对象的意义,在于确定和固化被控侵权行为的载体,为下一步与商标权的保护范围的比对打下坚实基础。它与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同样重要,它是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另一比较对象。
    3、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或者相类似。
    通过认定侵权行为的三个基本步骤,特别是经过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后,就能认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 123人看过2024-01-19
    (一)被侵权的知识产权必须具备有效性
    这一要件也即被侵犯的知识产权必须是在我国申请的,并且已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核实与批准。知识产权的有效时间必须不能过期,也不能是正在进行申请的而尚未批复的,或者已经被知识产权局的复审委员会所宣布失效的。以上的有效性若不具备,则不能进行知识产权侵权的诉讼。
    (二)侵权行为务必清晰界定
    这一要件也即原告方必须对侵权方的行为进行详细说明,并能够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发生。事实上,我国知识产权有关法律已对这一要件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指出了侵权行为的种类及不能算作是侵权行为的事件。
    (三)侵权行为必须是以营利性为目的,而不以营利性为目的的侵权行为则应视情况而定。
    根据规定,如果以营利性为目的使用一项知识产权,在使用方必须获取所有者的许可,否则,则构成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因此,营利性为目的也是知识产权侵权的主要构成要件之一。
    (四)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是由侵权方的主观过错所致。
    这一要件认为,无论侵权方的主观过错是有意性还是自身失误所致,都应对知识产权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如果侵权方能够证明这一行为的合法性也可以不负赔偿责任,但仍需要承担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等侵权的民事责任。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