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第一种是:不注明作者、不注明来源媒体,未经授权转载他人作品。
第二种是:转载注明作者、注明出处,但未经(作者或媒体)授权。
第三种:不经允许摘录、整合媒体报道也属侵权。在一些自媒体公号中,常常能看到摘编、综合多篇报道的“作品”。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1: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文件,并且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及其所属的类别。因为外观设计是通过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来表现的,这些因素很难用文字来进行准确的描述,主要是通过视觉进行直观的判断。
2:因此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不需要提交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等文字说明文件,而要求提交图片和照片。仅通过图片和照片来确定保护范围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必要时应当提交简要说明。
3:可见,外观设计专利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必须是对产品的外表所作的设计;
(2)是指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的设计;
(3)必须是适于工业上的应用:
(4)必须富有美感。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职务发明创造包括下列类型:
(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再通俗点理解职务发明的话,就是说发明物虽然是职工创作出来的,但是专利权是归用人单位所有的。不过,职工通常情况下都可以凭借职务发明获得用人单位支付的奖金,而且职工本人在职务发明上也是有署名权的。
1、技术特征:解决发明创造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称为技术特征。
2、必要技术特征:解决发明创造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中必不可少的特征称为必要技术特征。缺乏任一必要技术特征,技术问题不能解决。
3、非必要技术特征:解决发明创造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中可有可无的特征称为必要技术特征。缺乏任一非必要技术特征,技术问题仍旧可以解决。
4、区别技术特征:以区别对比文件的技术特征。
5、特定技术特征:指每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为整体,对现有技术作出贡献的技术特征。
1、原告方代理人的准备工作
(1)审核委托人的资格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对于专利侵权行为,只有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权人是指依法获得专利权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民事主体。利害关系人是指除专利权人外,专利权被侵犯时对其有利害关系的人,即专利实施的被许可人。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单独提出专利侵权诉讼;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起诉的情况下可单独提出专利侵权诉讼;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除在许可合同中另有约定外,只能与专利权人一起作为共同原告提出专利侵权诉讼。
(2)判断专利权的稳定性原告方在向法院提出专利侵权诉讼之前应判断所拥有专利的稳定性,看有无被宣告无效的可能。除相对现有技术分析专利权的稳定性外,还要分析专利文件是否存在其他缺陷,以及这些缺陷是否可在无效程序中克服。
(3)侵权证据的收集
2、被告方代理人的准备工作
(1)分析委托人的实施行为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判断专利权的稳定性,看原告的专利有无被宣告无效的可能。
(3)证据的收集。
专利出现侵权后,通常有三种解决途径。
1、协商与和解: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人均可自行协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调解、斡旋下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提出协商意向时一般可以向侵权方发送侵权警告函,但是警告函有威慑作用,没有法律约束力。
2、行政查处:专利权人在掌握初步证据的情况下,可向专利局等有关行政部门举报,由其采取行政措施,对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后作出是否侵权的认定。在行政查处过程中,有关专利行政部门基于有关当事人的申请,可对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进行调解。
3、向法院起诉:专利权人亦可径自向侵权行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关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等。
应该提供以下证据:
一、权利证据
1、原告主体资格证明,自然人的为身份证,企事业单位的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登记证。
2、专利权证书,证明专利权授权时的权属状况。
3、专利登记薄副本。
4、专利授权公告文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为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外观设计的为公告授权的图片或照片及简要说明
5、专利年费收据:证明专利持续有效。
6、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
二、侵权证据
1、书证:通常是公证书,专利权人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了侵权行为后,通常会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对购买侵权产品的过程及购得的侵权产品进行公证或对侵权现场(如许诺销售)或对侵权产品的安装地进行勘查公证,取得公证书,从而证明被告存在侵权行为。高效的作出了证据保全公证。
2、物证:专利权人从市场上购得的侵权产品。购得的侵权产品应由公证人员封存,并拍照。在提交之前,原告应确保封条完好无损,否则被告将可能在质证时提出异议,对侵权产品不予认可。
三、损失证据
1、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现在司法实务中,提供损失证据的案件较少,客观原因是此类证据举证难度较大,举证成本较高。因此出现大量的专利权人通过与他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合同约定的许可使用费作为请求赔偿的依据。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就成为经济损失的证据。
2、财务审计报告: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侵权赔偿的数额确定除参照前述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外,还有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以及法定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