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纳金的计算方法是:应纳滞纳金=滞纳税款×滞纳天数×0.5‰。滞纳天数是从税务机关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届满次日起到税款缴纳入库之日止。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税收项目为五大类
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2、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耕地占用税。
4、行为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停征)、屠宰税(未征)、筵席税(未征)
5、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借:实收资本——原股东
贷:实收资本——新股东
通过公司账户,新股东交款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支付原股东
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1)从概念上看:避税是经营者运用税法的漏洞、特例或是别的存在的不足,采用非违反规定的方式降低应缴纳税金的形为。它是经营者用这种在表面上遵循税收法律条例,但本质上与法律有悖的非违反规定方式来超过自身的目地。
(2)从范围上看:只要不违背税收法律、条例而避开或缓解负税的都应属节税层面,有的学家把节税按特性区划为税务筹划、税款避税、税法乱用。
1.节省税收。所谓节税,是指在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中的一些优惠政策和税收处罚,对企业的融资、投资和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这种方法也是税收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得到国家的支持。
2.避免税收陷阱。一般来说,税收政策法规中存在一些税收陷阱,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经营活动中有效规避这些陷阱。需要了解的是,为了更好地规避税收陷阱,需要提前了解税收陷阱信息。
3.税收转移规划。企业在进行税收转移规划时,会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将税收压力转嫁给他人,以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
4.零税收风险。如果纳税人生产经营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没有问题,纳税及时足额,没有违法违规行为,那么造成的风险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税收筹划的分类
1、按地域范围分为:国内税收筹划、国际税收筹划
2、按纳税人分为:个人或家庭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
3、按税种分为:所得税筹划、流转税筹划、财产税筹划等
税收筹划的特点1、合法性:表示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是偷税行为,必须加以反对和制止。
2、筹划性:表示税收筹划必须事先规划、设计安排。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如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缴纳增值税或消费税,收益实现或分配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等等。
3、目的性:表明税收筹划有明确的目的,即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节税即节约税收的支付,无论是当前需缴纳的税收还是以后需承担的税负,税收的支付达到尽可能最小。
税收保全基本措施有: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税收保全是指,税务机关在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对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的税款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而采取的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税收保全的措施及条件由法律规定,必须依法实施。
需要做税审报告的企业有:
1、一般纳税人企业都会出具一份税审报告(因为一般纳税人税是可以抵扣,多样税局对一般纳税人监管的比较严格,所以出一份税审报告转移风险);
2、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来交税的、税务有问题、怕查账的企业,最好也出具一份税审报告;
3、不会报年度企业所得税的可以出具-份税审报告,按照上面来填写即可;
4、当年亏损的纳税人;
5、当年弥补亏损的纳税人;
6、本年度实现销售(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含)以上的纳税人;
7、房地产企业年度申报;
8、税务局通知企业参加所得税汇算;
9、企业当年度亏损较大,希望将当年的亏损延续到以后年度用于抵消以后年度的盈利;
10、企业为了检查公司账务,避免纳税违法成本,而通过所得税汇算来进行自查。税务审计内容,主要针对企业所得税方面,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利润等等。
税收项目分为五大类
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2、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耕地占用税。
4、行为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停征)、屠宰税(未征)、筵席税(未征)
5、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