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人看过2024-01-19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3、劳动合同的种类包括: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原劳动法规定的长期合同。
(3)单项劳动合同,即没有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
130人看过2024-01-19
1、除了法定条件,任何约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均无效(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不是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就协商排斥其他法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2、任何约定违约金、赔偿金的,均无效;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位出具,然后去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劳动关系科盖章办理解除。如果超期了的话,可能还要根据办事部门要求提供盖公章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
139人看过2024-01-19
1、依照规定进行重整的。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时,法律规定了一个不超过两年的整顿期间,在这个整顿期间内。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和办法,尽力避免破产。濒临破产的企业在重整期内,确实需要裁减人员的,可以根据规定裁减人员。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对于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法律虽然未作明确规定,但可以根据地方政府规定的困难企业标准来界定。符合困难企业标准并且确需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裁减人员。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经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对劳动者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使用的劳动者也会减少,在对劳动者变更工作岗位和劳动合同后,仍然需要裁减人员的,可以依照上述规定裁减人员。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具体要根据用人单位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情况和内部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
216人看过2024-01-19
是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
209人看过2024-01-19
劳动合同公司单方面解除处理方法:
1、用人单位合法解除,无需支付经济补偿。如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2、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或者经济裁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符合规定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和每年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支付;
3、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要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无合法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每年两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赔偿金。
-
126人看过2024-01-19
1、首先要认真审查劳动者的主体资格。
(1)劳动者身份的审查:HR人员首先要对劳动者提供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进行审查核对,然后让其在复印件上签字确认。明确“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由本人提供。如有虚假,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2)劳动者学历、资格及工作经历的审查。用人单位应让劳动者提供学历、资格的原件及复印件,并让其签字确认提供的原始证件是真实的。同时对劳动者提供的工作经历也应让其进行书面确认,明确“若有虚假,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3)审查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是否还存有劳动关系。
(4)查验劳动者身体健康证明:因可能涉及录用条件和医疗期及职业病的可能,用人单位为了减少风险,可要求劳动者提供县级以上或用人单位规定的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最为妥当的做法是用人单位组织录用员工一起到挂钩的医院进行体检。
2、双方履行告知义务。
用人单位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详细解答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应当让劳动者签署用人单位设计好的《告知书》,并妥善保存。同时,听取劳动者相对应的告之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让录用员工签字确认。
3、签署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文本应该提前一天时间交给劳动者看阅。对于双方要协商的情况,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沟通,达到有效沟通,协商一致的目的。
-
100人看过2024-01-19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出具书面证明,但在实务中,口头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也是有效的。单位口头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成立、生效,应根据劳动者劳动合同被解除的客观事实和法律依据,来判断单位是否解除或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
100人看过2024-01-19
职工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方式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提前三天书面通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
100人看过2024-01-19
企业职工发生工伤后,由工伤保险基金依法支付下列赔偿:职工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的费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以及其他费用。
-
135人看过2024-01-19
不能。
这种情况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三)项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也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一)项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同时也不符合其它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认定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