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28人看过2024-01-18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1、1|《劳动法》规定试用期不能超过6个月,1|《劳动合同法》对此作了具体区分:合同期不满3个月的没有试用期;合同期3个月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1个月;合同期1年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合同期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
    2、1|《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的工资不少于期满后工资的80%,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172人看过2024-01-18

    据现行法律法规,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劳动合同。

    企业因自身发展规划进行搬迁,应与员工协商变更,若未能就变更达成一致的,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但若该搬迁未对员工造成明显影响,且企业采取了合理的弥补措施的,则无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对于非因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主观过错造成劳动合同的终止,致使劳动者失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立法精神,应当由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以达到对失业劳动者的相应救济和保护,这是由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对劳动者的非对称保护的性质决定的,属补偿性质,而非惩罚性质。

    如果变更的场所构成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条件约定的根本变化,则构成因情势变更造成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由此造成劳动合同不能履行,劳动者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因此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当然,这种变更应当建立在用人单位合法、无过错的前提下,否则用人单位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并无区别用人单位是因为主客观原因未能提供条件,也未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过错,只是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即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 143人看过2024-01-18

    不合法。女职工隐瞒婚姻状况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207人看过2024-01-18
    根据1|《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 243人看过2024-01-18
    双休日加班的认定应同时满足二个条件:一是时间要件,双休日;二是事实要件,从事单位安排的工作或为工作做准备。因此对于劳动者的出差时间适逢或包括双休日,单位是否要向劳动者支付双休日的双倍加班工资问题要根据以上二个条件来衡量,区分以下二种情况来解决。
    第一种情况,劳动者双休日出差,并进行了正常工作。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可见,此时应认定劳动者加班是无庸置疑的,单位在不能安排劳动者补休的情况下,应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当然,劳动者要求单位支付双休日的双倍工资应对其在双休日工作的事实提供证据来证实。
    第二种情况,劳动者双休日出差,未从事工作。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认定劳动者在双休日加班。因为节假日加班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或公休假日从事工作。而劳动者在双休日并未工作,而是在休息,仅是休息的地点是在外地而不是象通常时间在居住地。休息地点的不同不能成为要求支付加班工资的理由。从另一方面分析,如果出差时间无论是否从事工作都认定为工作时间的话,单位就应对劳动者出差期间按每日24小时标准支付工资及加班工资,这显然违反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所以,我们认为,单位对于出差时双休日正常休息,并未为单位创造效益的劳动者,不必因劳动者休息地点的不同而向其支付双倍工资,仅支付必要的出差补助费即可。
  • 239人看过2024-01-18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在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不能将正常工资抵消加班工资。原劳动部发布的1|《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J1995K226号)明确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所以,如果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其所在单位应该按某日工资标准的300%向其支付加班工资。
    法定休假日期间企业安排员工加班加点的,应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日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另外,员工依法享受产假、看护假、节育手术假等假期的,用人单位应当视为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工资;员工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嫁、丧假等假期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其假期的工资。
  • 232人看过2024-01-18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扣减职工工资。原劳动部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此外,经职工本人同意,用人单位可以从职工工资扣减应由其本人负担的房租、水、电费、伙食费等费用。
  • 139人看过2024-01-18
    “克扣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按照1|《劳动法》等规定,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并可责令用人单位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但是,以下几种减发工资的情况不属于“克扣工资”:
    (一)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二)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三)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四)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
    “无故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按照规定,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并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并可责令用人单位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以下几种情况不属于“无故拖欠”工资:
    (一)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二)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
  • 129人看过2024-01-18
    病假工资计算标准:
    病假工资的计算,首先要确定两个变量,一是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二是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1、病假工资的基数按照以下三个原则确定:
    (1)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此外,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计算系数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
    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④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⑤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病假工资的数额。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 180人看过2024-01-18
    1|《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和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
    1|《劳动合同法》的这一规定有两层含义:
    一是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应当承担责任。即是说,用人单位违反了集体合同的规定,侵犯了职工的劳动权益,就应当承担责任。只是这种责任的承担需要工会依法提出要求。工会在提出这种要求时,依据应当是用人单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具体情况以及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工会提出要求的方式,既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提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出,还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提出。
    二是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解决途径。从该条规定看,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工会要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力争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在协商解决不成时,工会才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使在仲裁和诉讼的过程中,工会和用人单位还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