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法
1.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单位不得降薪,应当执行原劳动合同的薪资待遇。如果出现争议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1、制作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且送达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应当载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2、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
3、结算薪资: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
4、劳动合同解除:工作交接完成并结清薪资后,劳动合同即时解除;
5、出具离职证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人力资源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6、备案:对解除的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原电子档案以及员工过失的证据进行备案,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合同期满公司不续签应当给予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1.未签订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2.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3.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
4.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5.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辞退员工。
6.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7.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8.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1.请病假是不会扣工资的。
2.在国家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60%支付员工病伤假期工资,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可以在标准工资的60%至100%之间确定员工病假期间的工资标准。
不能。
1.单方降低工资实际上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是一种严重违法、违约的行为。
2.劳动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
3.在合同期内,员工的薪水发放应当以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准,不能无故降薪,但是员工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应当给予相应处罚的,可以在适度的范围内对被员工予以降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