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310人看过2024-01-21
    公司压两个月工资不合法,公司支付工资的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以限制劳动者的离职转投其他公司或作为押金或其他任何事由为理由压两个月工资的,劳动者均可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
  • 162人看过2024-01-21

    1.没签劳动合同试用期多久需要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来确定。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4.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5.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172人看过2024-01-21

    1、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主动提出不续签合同的,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主动提出不续签合同的,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3、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以降低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比如降职降薪)续签而劳动者不愿续签的,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4、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以维持或提高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维持或提高劳动者待遇)续签而劳动者不愿续签的,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 113人看过2024-01-21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14人看过2024-01-21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就业状况;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110人看过2024-01-21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 135人看过2024-01-2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除: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

    劳动者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

    其他。

  • 109人看过2024-01-21

    终止劳动合同的原因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时,则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补偿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108人看过2024-01-21

    (1)用工单位的名称、所有制性质、法人资格、注册证件号码;劳动者的姓名、劳动手册及身份证号码;

    (2)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应遵守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劳动纪律。包括考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厂规厂纪,以及奖励惩处办法等;

    (3)合同期限、试用期限;

    (4)劳动合同生效的时间。

  • 110人看过2024-01-21

    收集和对方辩方相对的有效证据,这个劳动纠纷案件公司一般都是输的,不过建议找好的律师还是有帮助的。

    1、企业应积极应对仲裁与诉讼,不要轻视。

    目前实践中,企业在劳动仲裁案件败诉率高,单位对仲裁案件不重视也是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单位甚至认为员工属于无理取闹,仲裁根本不用理,有的连开庭都不去,这最终导致了仲裁委的缺席判决,可想而知,这样的判决结果对单位肯定是不利的。有的案件标的大的还好,还有到法院起诉重新认定的机会,碰上一些标的小的(仲裁标的少于12个月的最低工资),直接适用一裁终局,单位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得赔偿,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2、寻求专业劳动法律师帮助,全面了解仲裁的法律风险,知已知彼。

    由于劳动案件的特殊性,企业与员工在庭上,往往是“针尖对麦芒”,对抗性非常强,很多案件往往从劳动仲裁、一审、二审,有点甚至在高级人民法院打再审,但快律律师认为,案件要区分特殊性,企业在面对劳动纠纷案件时,最先应该做的是先让专业的律师对案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区分情况处理。

    如果是经过专业律师看过,案件确实是单位证据不足,诉讼风险很高,赔偿可能性很大,那么单位就不如在仲裁委,法院组织下进行调解,以把诉讼的风险降到最低,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是专业律师看过,认为单位证据充足,诉讼风险低的,则可以继续走程序走下去。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