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2人看过2024-01-07
    辞退返聘老员工,单位没有违反劳动法。返聘已退休的员工,此时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属于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 234人看过2024-01-07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标准有以下: 

    1、职工福利费支出中不超过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百分之十四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业拨付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百分之二的部分,应当扣减; 

    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机关另有规定以外,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中不超过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出2.5%的部分可以累计结转,在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 118人看过2024-01-07
    不可以。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 119人看过2024-01-07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行业的差别费率及费率档次确定后,根据每个用人单位上一年工伤保险费的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由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确定企业工伤保险费率。用人单位在同行业的工伤保险工作做得越好,其具体适用的费率档次就越低;反之,就有可能调高其适用的费率档次。

  • 145人看过2024-01-07

      原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社保局没有备案的,不影响当事人入职新的工作或者缴纳社保,如果想要证明已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予以证明。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145人看过2024-01-07

    员工旷工,如果符合单位规章制度中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的,用人单位有权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制度落地”,即案例中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需要依据法律程序制定,并为员工知晓。以此为前提,劳动者旷工行为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161人看过2024-01-07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职工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

    (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

    (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 392人看过2024-01-07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司不给予经济补偿金。

  • 742人看过2024-01-07

    员工长期请病假,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公司不可以辞退,若辞退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要求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 1075人看过2024-01-07

    旷工三天自动离职有工资。

    不论劳动者以何种方式离职,单位都必须发放给劳动者他应得的工资,单位不得随意克扣。不过如果劳动者的旷工行为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对此进行赔偿。如果单位因为劳动者是旷工自动离职而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或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