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28人看过2024-01-07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507人看过2024-01-07
    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 116人看过2024-01-07

    员工不签合同,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为了充分保护广大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利用经济杠杆促使用人单位及时、主动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越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大,付出的成本越高。

  • 411人看过2024-01-07
    公司劝退员工,如果员工认可其劝退理由的,可以与公司协商,依法办好离职手续;如果认为其理由不成立的,则可以不辞职;如果公司违法辞退员工的,则员工可要求公司继续与其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向其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121人看过2024-01-07
    用人单位若在规定时间不申请,工伤职工、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 154人看过2024-01-07

    1、误工费属于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范围之内。

    2、但保险公司承担误工费,受害方必须要有证据证明。

  • 110人看过2024-01-07

    员工请长期产假,公司是不可以辞退的,这个在《劳动合同法》第42条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是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辞退正处于产假期间的女职工的,那此时就是合法辞退,也是允许的。现法定正常产假为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 124人看过2024-01-07

    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标准为:五级伤残为十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十六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2、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八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五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四十个月的本人工资。

  • 116人看过2024-01-07

    工伤认定的程序在《工伤认定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第四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 143人看过2024-01-07
    员工受伤公司的赔偿是:因工负伤购买了工伤保险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非工伤的,第三人造成的损伤,员工可以请求人身损害赔偿。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