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209人看过2024-01-05

    有效。

    对于工作调动,用人单位作为用工主体,虽然拥有用工自主权,但是该权利并非用人单位绝对的单方权利,其行使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平衡企业经营自主权与劳动者合法权益。故在双方对于工作调动的约定过于宽泛的情况下,应对用人单位调岗的合理性进行考察。

    工作地点不仅是劳动者的工作场所,亦是劳动者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依托,因此,在调动工作地点时,应从适当性以及必要性的角度去衡量企业经营利益与造成劳动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关系不利变更之间的关系,兼顾双方的利益而达到共赢。
  • 223人看过2024-01-05

    (1)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从规定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要用不能胜任工作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的,必须履行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否则的话,将被视作违法解除。

    (2)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必须是围绕提高工作技能展开的。而调整工作岗位也应该是与原岗位相似、相匹配的岗位,要体现调岗的合理性。

    (3)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汇遇到调岗调薪的问题,劳动合同中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一经约定即具有法律效力。这就需要双方事先在劳动合同中有关于调岗调薪的约定,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岗位薪金制度来保证,同时也有合理性的问题。

    (4)职场中,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辞退的情形屡见不鲜,劳动者一定要知道如何认定不能胜任工作,免得被企业随意找个理由就辞退了。如果劳动者真的不能胜任工作,要知道不能胜任工作如何解除劳动合同,在解约过程中要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因不能胜任工作而引发的纠纷,在处理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复杂,劳动者最好咨询一下劳动纠纷方面的专业律师,避免被企业随意辞退。

  • 125人看过2024-01-05

    这种情形不是绝对的,当女职工“三期”内违法《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用人单位也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顺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有劳动合同法法第42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顺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当女职工进入孕期之后,即使她的劳动合同期满也应当顺延至其哺乳期结束之后才能终止。此时,单位必须做的是“顺延”而不是“续签”。

    顺延原劳动合同至法定情形消失时终止,只要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而不是双方再协商一致签订一个新合同。所谓法定情形也包括了流产、早产或者晚产等情形,不必另外专门约定。一般情况下,孕期、产期、哺乳期是接续发生的,以最终期限届满即哺乳期结束(孩子满一周岁之时)为准即可,但也不排除终止妊娠、婴儿未满1岁死亡等情况。

  • 123人看过2024-01-05

    可能来不及。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且职工在缴费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如职工系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了工伤事故,那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拒绝支付其工伤保险待遇。

  • 139人看过2024-01-05

    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赔偿如下:

    1、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2、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提前通知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作为代通金。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者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无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2倍的经济补偿金。

  • 139人看过2024-01-05

    属于。

    用人单位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还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该规定赋予了用人单位选择权,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定为者,也可以选择立即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支付相当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 134人看过2024-01-05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员工同样受劳动法保护,用人单位与其存在着劳动雇佣关系的,就受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以此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从用工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一切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即使后续补签了劳动合同,也无法免除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
  • 125人看过2024-01-05
    不合法,用人单位原因才可以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赔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二是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应归咎于用人单位。

    三是时效,时效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关于用人单位拒签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赔付双倍工资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用人单位尽快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单位要求跟劳动者签订合同,却遇到了劳动者拒绝的情况,后果由劳动者自己负责,不需要单位自己去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 134人看过2024-01-0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中有约定在工资中扣除住宿伙食费用的,用人单位在工资中扣除的行为是合法的。但实务中,一般认为住宿及伙食费是员工的正常福利,不得在工资中扣除,高明的企业老板一般也会将其两项分来,体现出员工待遇,只不过是一个账务处理问题而已。
  • 130人看过2024-01-05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是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劳动者一个月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企业该如何处理的问题。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劳动者借不签劳动合同之机,获取二倍工资的现象,法律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企业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这一规定明确了员工在一个月内拒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

    一是经企业书面通知后,员工不签书面合同的,企业应当书面终止劳动关系;

    二是终止劳动关系,不用支付经济补偿;

    三是企业应该支付员工实际工作时间相应的劳动报酬。

    这就明确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是劳动者的义务,对劳动者拒签书面合同的行为,企业应当及时终止劳动关系,不得形成事实用工。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