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订立其他合同一样,保险合同的订立也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
1、要约又称“订约提议”,是指一方当事人就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向另一方提出订约建议的明确的意思表示。提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约人。就保险合同的订立而言,要约即为提出保险要求。由于保险合同通常采用格式合同,所以,保险合同的订立通常是由投保人提出要约,即投保人填写投保单,向保险人提出保险要求。
2、承诺又称“接受提议”,是指当事人一方表示接受要约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完全同意要约内容的意思表示。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告成立。在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保险人对投保人提出的投保申请作出同意订立保险合同的意思表示就是承诺,即同意承保。
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如前所述,通常是由投保人提出要约,保险人作出承诺,投保人为要约人,保险人为受约人。其原因是因为保险合同通常是格式合同,或者说投保人是在填写投单时已经知道了保险人所厘定的保险费率或在投保单上保险人已经事先印有保险费率的条件下而提出投保要求的。
3、但是,在一些投保单上没有列明保险费率,或者在保险人允许的情况下,投保人对保险人拟定的保险费率或条款提出修改意见时,投保人需要与保险人再议定;或者保险人对投保人的投保申请需增加新的附加条件时,保险人与投保人也需要反复磋商。在这个磋商过程中,与订立一般合同一样,保险要约人与受约人的法律地位可能出现反复交换的情况。当保险人作为受约人对投保人的投保申请提出条件时,保险人就从受约人的地位转换成了要约人的地位,而投保人也从当初要约人的地位转换成了受约人的地位。但是,就保险合同的订立而言,双方达成一致后,最终签发保单的只能是保险人,所以,保险合同的最终承诺人只能是保险人。
1、合同无效和合同被撤销的,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合同部分无效的后果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折价补偿。
在订立合同争议条款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有相对人的理解有歧义与无相对人的理解有歧义的争议条款,应当分别使用不同的解释方法;
2、解决争议应当从和解、调解、仲裁、起诉中选取最佳的处理方式;
3、其他问题。
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标准为:
1、双方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2、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
3、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
4、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
5、代办托运或按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以货物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的订立是指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从而达成一致协议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了以下的程序:
1、一方当事人发出要约;
2、对方当事人接受要约之后发出承诺;
3、当事人接受承诺,合同宣告成立。
因此,只要双方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阶段,达成一致的合意就是合同订立的过程。
合同就是指作为平等主体的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甚至是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协议。合同作为协议,代表了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一致性。因此,只有合同双方当事人都达成了一致的合意,合同才会宣告成立。而合意的体现,就在于一方发出要约,另一方接受。
第一、注意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
有些公司使用合同统一文本,这本是好事,但由于对合同性质了解不细,会出现张冠李戴的事情。例如本是加工承揽合同,却使用买卖合同文本,为合同以后的履行和适用法律条款增添了争议。
第二、注意列明每项商品的单价
有些公司在买卖合同中,标的是多类商品,但却只在合同中明确各类商品的总价款,而不确定具体每种商品的单价,一旦合同部分履行后发生争议,就难以确定尚未履行的部分商品的价款。
口头合同自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时候成立。
抵押合同生效的日期应当是在合同签订之日,当事人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在抵押合同生效的时候设立,没有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是以不动产抵押的,则抵押权在办理抵押登记的时候设立。
依据不同性质的物设定的抵押权,有必须经登记后才能生效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两种抵押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法定必须办理登记才生效的抵押合同为以下五种:
(一)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去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二)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应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三)以林木抵押的,应到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四)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应到运输工具的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五)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应到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以其他财产设立抵押权的,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但未办理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担保合同有效:
1、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内容真实合法,不违背公序良俗;
3、主合同有效。
另外,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反担保合同是指为债务人担保的第三人,为了保证其追偿权的实现,而与债务人以及反担保保证人签订的担保合同。如银行对借款人发放保证贷款时,保证人因要承担风险,故要求借款人为自己再提供担保,借款人为保证人所提供的担保即属反担保。
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同时,又反过来要求债务人(借款人)对自己(担保人)提供担保的行为,可称为担保之担保,即是为担保人提供的担保。其目的是确保第三人追偿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