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混同。
在运输合同中,合同标的物的特殊性决定,违约的损害结果主要体现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侵犯,旅客人身伤亡和托运物灭失毁损的属直接损害,运输迟延的属间按损害。因此,违约侵犯的不仅是合同债权,而且也包括合同以外的其他权利和利益。
行为人可以是特定当事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的第三人,如第三人造成旅客人身伤亡的,承运人应负法律责任。
但当代市场经济中,契约自由让位于限制契约自由,所有权不可侵犯让位于限制所有权,因而导致违约和侵权的区分渐失其原有意义。
因为运输合同的法定化,专门化,社会化和尺度化,更是因为运输合同标的物的特殊性,违约等于侵权,侵权必定属于违约。因而区分违约和侵权缺乏必要的理论根据。
二,承运人的严格责任。
运输合同标的物,既有人身,物品,货物,所有标的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任何损害,均与承运人运输行为有关,或由承运人的作为或不作为直接造成,或由承运人未绝治理职责而间接造成。
运输过程中,第三人侵犯债权的情况并不罕见,从一般合同法理上望,此类行为并不能构成承运人的违约,更不是承运人侵权。但根据运输法,承运人仍需承担赔偿责任。
其理论根据,并不在承运人违约,而是法律为保护运输利用人,赋予承运人的一项特别职能或义务。
三,多种责任制并存。
运输出产的需求在于高速和安全,在速度和安全之间,存在着对立同一的关系。
现代任何一种运输出产流动都存在着与其他社会经济流动不同的风险,不同的运输方式所具有的风险程度不同。运输经济要求对承运人实行不同的责任原则,各运输方式中的责任原则又共同体现为不同程度的赔偿责任限制和免责划定。
四,运输合同责任形式以损害赔偿为基本形式。
民商法和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以支付违约金,赔偿金,强制履行为责任形式。在运输合同中,除个别情况外,损害赔偿为独一责任形式。
究其原因,不过乎以上所述运输合同的特性和运输流动的复杂性。
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四)担保的范围。
货运合同的特征有:
(1)收货人特定,即货运合同约定的特殊收货人;
(2)标的物特定,即运输标的为物品;
(3)货运合同以将货物交付给收货人为履行终点;
(4)货运合同为诺成性合同。
托运人办理货物运输,应当向承运人准确表明收货人的姓名、名称或者凭指示的收货人,货物的名称、性质、重量、数量,收货地点等有关货物运输的必要情况。
托运人因故需变更运输货物的名称、数量、起讫地点、运输时间、收发货人时,应向承运人提出运输变更申请书或其他形式的书面申请(包托信函、电报),货物起运后,在可能条件下,允许变更到达地点或收货人。
承运人要求变更运输日期、车辆种类和运行路线时,应及时与托运人联系,并须协商一致。
电话申请变更,需详细说明运单编号和变更事项,双方复述无误,作好电话记录,事后补办变更手续。
因变更运输所发生的费用,由变更方负担,变更后的运输费用应及时结清。
货物起运前,可办理取消托运,起运后不办理取消托运。因取消运输所发生的费用,由取消方负担。
担保合同不需要债务人知道。担保合同的成立并不以债务人知情并同意为要件,债务人不知道的,保证人依然可以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当债务人不还债时,债权人有权依照保证合同要求保证人还债。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主要是从主合同是否成立有效、担保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否合法妥当等几方面予以考察。
一、担保合同是从合同,即依附于主合同的存在而存在。当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自然也无效。若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另有约定(比如约定为不得撤销的担保),则按当事人约定的内容来处理。
二、担保合同的主体不合格导致担保合同无效。如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独自担保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国家禁止为保证人的单位,如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未经法人书面授权的法人分支机构、职能部门,违背国家法律规定,订立保证合同,做为保证人都应认定为无效。
三、是担保合同的客体若是违背国家法律、政策、公序良俗或有害社会利益也应认定为无效。例如,不能以人身为标的设立担保合同;不能以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作为抵押物的财产作为担保合同的标的;如以土地所有权作为抵押标的担保合同无效;担保的内容如违背法律或有害社会公共秩序应为无效,如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就砍下债务人的一支胳膊,这样的担保合同无效。
一、当事人签订合同的,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二、书面方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担保合同中是存在不安抗辩权的。
担保合同指的是为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担保人与债权人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担保义务的合同。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