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人看过2024-01-25
有效。“与没有登记注册的公司,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
力。由未注册公司的实际投资人承担合同权利义务。《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公司因故未成立,债权人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299人看过2024-01-25
不成立。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因此,用其他公司的公章签订合同的,合同是不成立的,签订合同要双方自愿签订才具有法律效力的。
-
187人看过2024-01-25
有效。公司成立之前签的合同有效。有效。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未成立前签订的合同,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司成立之前,设立人为设立公司签订的合同由公司履行。设立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的合同,第三人有权选择请求公司或者设立人履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
157人看过2024-01-25
可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权人是有权处理自己债权人,例如债务人不还款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还款,债权人也可以转让自己债权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权人有权转让自己的债权,债权人可以有偿转让,也可以无偿转让,转让债权的时候,要履行通知的义务。
-
155人看过2024-01-25
质押合同,是出质人与质权人双方基于主债务合同就质物担保事项达成的书面担保合同。质押合同与抵押合同有相似之处,关键是担保期限内担保物谁占有。质押合同是质权人与出质人签订的担保性质的合同。
质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四)担保的范围;
(五)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方式。
-
138人看过2024-01-25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所以合同未到期辞职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了,至于赔偿问题,一般来说是不用赔偿的。
-
143人看过2024-01-25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50人看过2024-01-25
借款合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种类。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种类的借款实行不同的政策,根据借款人的所有制性质、产业属性、借款的用途以及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确定借款的种类。比如,根据借款的可以划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从贷款用途上划分为工业借款、农业借款等。
2、币种。主要是指借款人是人民币还是某种外币。
3、用途。主要是指借款使用的目的。根据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向金融机构的借款应当专款专用,使借款在金融机构的监督下及时收回。
4、数额。是指借款数量的多少。应当包括借款的总金额以及在分批支付借款时,每一次支付借款的金额。
5、利率。是指贷款人在一定时期内应收利息的数额与所借出资金的金额的比率。
6、期限。是指借款人在合同中约定能使用借款的时间。当事人一般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和贷款人的资金供给能力等,约定借款期限。
7、还款方式。是指贷款人和借款人约定以什么结算方式偿还借款给贷款人。
8、违约责任
-
141人看过2024-01-25
债权债务是同一人合同从法律上来讲是无效的。民法典规定,合同关系或债的关系的主体是对立的双方,当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不存在债权人和债务人,由此导致权利义务关系终止时,称为混同。混同是债权、债务归属于同一人的事实,无须任何意思表示,所以混同为法律事件,是债消灭的独立原因。
-
121人看过2024-01-25
免除是处分债权的行为,作为免除意思表示的债权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免除行为除非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
免除可以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债权人可以免除债务的部分,也可以免除债务的全部。
免除应当通知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向第三人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发生法律效力。免除为放弃债权的行为,向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表示后,即产生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因此,债权人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不得撤回。
有时免除债务可能损害第三人利益,因此,免除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不得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