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人看过2024-01-25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效果如下:
一、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有证据证明对方有上述不能履行合同的状况可以先中止履行合同。实践中当事人行使中止履约权时必须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具有履约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等给付的现实危险。当事人在中止履约后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通知对方。
二、解除合同的法律适用。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中止履行后,在一定条件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按《民法典》规定,在此情况下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有两个:
一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
二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提供适当担保。二者必须同时具备,中止履行的权利人才能进一步行使合同解除权。实践中,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解除合同的,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通知对方,合同关系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
137人看过2024-01-25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
当事人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赔偿损失。
合同当事人因合同无效造成损失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法律后果。
-
126人看过2024-01-25
可撤销的合同有五大类,如下:
一、欺诈合同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为标准划分为两类:无效和可撤销。损害国家利益的欺诈合同无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欺诈合同为可撤销合同。
二、胁迫合同
除损害国家利益的胁迫行为规定为合同无效的原因外,损害其他当事人利益的合同作为可撤销的合同,其理由如同欺诈。
三、乘人之危合同
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急迫需要,迫使对方订立对其极为不利的合同。
四、重大误解合同
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对合同的内容产生了错误认识,并作出了与其真实意思不一致的意思表示。这种误解可以是单方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误解导致了表意人的意思表示违背其内心的真正的效果意思,与合同的目的相悖,也会使误解方遭受较大的损失,因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予以变更或撤销。
五、显失公平的合同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使一方处于重大不利的境地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
-
159人看过2024-01-25
解除合同后按如下方法处理:
在合同解除后,还没有履行的,要终止履行;如果已经履行完毕的话,则按照履行的情况和合同的性质,双方可以要求把物品恢复原状、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
这里所说的恢复原状,指的是恢复到合同签订之前的状态。原物还存在的,要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支付孳息、支付对方为了维护财产所花费的合理费用;返还财产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少价格、给付适当的违约金、赔偿损失。合同解除之后的损害赔偿范围,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来进行确定。
-
135人看过2024-01-25
解除合同后果如下:
1、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2、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3、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4、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
172人看过2024-01-25
想要解除合同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签订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决定解除合同
二、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出现时,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即可提出解除合同。不过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三、当出现法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时,解除权人可以行使解除权,单方面解除合同。
-
130人看过2024-01-25
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后果如下:
1.变更合同。
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经法院或仲裁机构审查认为情势变更的情形存在,但认为合同尚有履行的价值时,通过变更合同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使合同在公平的基础上得以履行。其变更措施主要有:增减标的数额的给付、延期或分期履行、变更给付物、拒绝先为履行等。
2.终止合同。
又称解除合同,指法院或仲裁机构通过审理认为合同的履行已无意义或通过变更并不能消除不公平结果,则终止合同关系,彻底消除不公平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情势变更出现后当然导致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情势变更原则是否适用于具体案件,适用时是发生合同变更的效力还是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当事人虽有权主张,但由法官或仲裁机构最后决定。
-
146人看过2024-01-25
可变更合同的情形如下:
1,由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当事人一方可变更合同。
有的合同是为当事人一方的利益而设立的:也有一些合同的某些条款是专为当事人一方利益约定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因此,对于这些合同,如果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再需要合同为其带来利益,则可以变更合同。
2,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当事人双方在进行协商时,意思表示必须是明确的,而不能是模糊的,否则,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3,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或者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发生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时,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使合同的
履行成为可能。不可抗力必须达到使合同无法履行的程度,才能作为变更合同的理由。如发生不可抗力后,经义务人的努力,合同仍可履行,则不能作为合同变更的理由。
-
139人看过2024-01-25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变更的条件如下:
1、当事人之间已存在合同关系:
2、合同内容发生局部变化,不包括合同主体的变更:
3、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遵守其规
4、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
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
272人看过2024-01-25
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有以下几项条件:
一、须有情势变更之事实。
这是适用情势变更的前提条件。所谓“情势”,系指作为合同法律行为基础或环境的一切客观事实。
二、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终止之前。
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时间要件。只有情势的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合同关系消灭之前,才能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三、情势变更须是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的,且有不可预见之性质。
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主观要件的一个方面。情势变更是否属于不可预见,应根据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及商业习惯等作判断标准。
四、因情势变更而使原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
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实质要件。情势变更发生以后,如继续按原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将会对一方当事人产生显失公平的结果。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是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显失公平,赋于一方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