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股权纠纷
  • 100人看过2024-01-05

    1、股东不履行出资义务的,可以限制该股东权利,追究该股东的出资义务及违约责任。

    2、法律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3、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 127人看过2024-01-05

    有限责任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有独立于股东的财产权。对公司所负债务,股东以公司的财产为限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享有股权,对公司债务,以其对公司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不论是公司的原股东,还是新股东,只要向公司全额缴清出资,都不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如没有缴清出资的,应当承担继续缴清出资的责任。

    《公司法》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05
    我国公司法对未成年人的发起人资格未作明确规定,理论上只要未成年人符合公司法对于发起人的资格要求就可以成为发起人。但实践中,工商部门如审查发现发起人中有未成年人,一般会拒绝登记。其理由在于: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状况不足以处理公司设立相应事务。而且,未成年人的财产状况和支付能力堪忧,不具备相关责任能力。另外,他们对公司发起行为的性质和法律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更不可能判断市场风险和机遇,视为其不适合充当发起人。
  • 115人看过2024-01-05

    在有限公司中,股东一旦完成了出资义务,那么公司的债务就应当由公司独立承担,股东只以自己认缴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在一些情况下,有限公司股东也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1、公司注册资金不到位,出资不足的(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如果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没有达到公司法关于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标准要求,使公司的法律人格未能合法生产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由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如果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达到了公司法关于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要求,股东对差额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2、股东抽逃公司资产,导致公司履约能力不足的,应在抽逃公司资产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公司的实质股东仅一人,其余股东仅为名义股东或者虚拟股东的,公司的实质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名义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4、名为有限责任公司实为自然人的独资企业,企业主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因股权转让导致股东为一人,在6个月内既未吸纳新股东,又未进行企业性质变更登记的,该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5、因下列情形致使公司与其股东或者该公司与他公司难以区分,控制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1)公司的利益与股东的收益不加区分,致使双方财务账目严重不清的;

    (2)公司与股东的资金混同,并持续地使用同一账户的;

    (3)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业务持续地混同,具体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受同一控制股东支配或者操纵的。

    控制股东是指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动施加影响的股东;控制股东可以是持多数股的股东,但不限于持多数股的股东

    6、股东资产与公司资产混同、股东业务与公司业务混同的(关联交易),公司的人格即被股东所吸收而不再独立,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 132人看过2024-01-05

    母公司可以以子公司的股权进行债务重组。

    许多母子公司之间还存在着债务和债权的关系,一般是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的债权。一些总公司为了理顺财务关系,减轻子公司的债务负担,往往将其持有子公司债权进行债务重组。

    企业债务重组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一是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二是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支付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三是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如果符合特殊重组税务处理的条件,对于债转股形式的债务重组来说,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对于债权方来说,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企业的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护不变。对于其他方式如债务的豁免和非现金方式清偿来说,即使是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债务方也要确认重组所得,只是如果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 126人看过2024-01-05

    无论股东是否变更,公司主体不变,公司的债权债务延续,对外还是由公司承担责任和主张权利。在签订股权转让前,原股东应将公司的真实状况告知新股东,并经双方确认后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变更后债权债务即由新股东在其出资范围内承担。

    如变更后出现尚未告知的公司债务(如对外担保责任、未在财务账册中体现的外欠款等)并造成公司损失的,新股东可追究原股东的违约责任。原股东还可与新股东以内部协议约定债权债务的承担方式,但是该协议仅对内有效,不能对抗第三人。

    《民法典》第七十条【法人解散后的清算】法人解散的,除合并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义务人应当及时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法人的董事、理事等执行机构或者决策机构的成员为清算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主管机关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 100人看过2024-01-05

    一些公司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公司经营和积累的情况,对公司资产进行清理,然后按照持股比例,对公司的资产进行分割;还有的是将股东最初的出资财产返还给股东。其实,这些做法并不合法。公司制度的一般原理是,股东作为出资的财产,一旦投入到公司中,就属于公司的财产,是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合法所有的财产,所有权是公司法人的,因此股东是没有权力要求返还出资的。股东从公司获得的财产是股东的分红权益,除非公司解在公司继续经营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合法地退出公司,有以下两种方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方法是,离开的股东将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受让股份的股东向离开的股东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实现合法离开的目的。这里就存在股东之间的相互协商问题,由谁受让股份,受让的价款是多少,如果能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股权转让协议,办理股权转让的变更登记,这样股东就实现了合法的退出目的。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散清算的时候,股东才有可能对公司资产享有分割和分配的权利。

  • 134人看过2024-01-05

    一、根据公司法规定,如果是个人独资企业,一般情况下,可列股东为被告要求承担债务。另外,如公司股东未实际出资到位,也可以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05

    股票交易软件里的F10一般都会显示,但它有滞后性,只能显示以月度或者是季度的前十大股东的增减排名情况。

    1、股东人数增减变化与股价年度涨跌幅呈现出负相关。即股东人数越增加,股价往往越是年跌幅居前;股东人数越是减少,股价走势往往越是涨幅居前或相对抗跌.

    2、流通股本大小并不是决定股东人数增减的主要因素。通常流通股本规模是市场主力择股的关键考虑因素,尤其是在单纯依靠资金实力来进行市场炒作的庄股时代中更是如此,“小就是美”即是此产物。但从股东人数减、增幅前列个股来看,盘子大小与股东人数增减并无实质上的关联.

    3、业绩好并不意味着股东人数减少即集中度提高,相反股价走势与业绩变化更多却是"背道而驰",或者说业绩一般的个股反而纷纷上榜股东人数减幅前列中.按一般常规投资者会选择在业绩优良的股票中进行建仓,绩优股应当表现出集中特点,但事实上正好相反.

    4、结合第二、三条特点我们可发现另外一个特点,即大盘股的股票集中与否在于对其业绩成长的预期,;而小盘股的股票股东人数的增减基本上与业绩无关,主力资金对其炒作的意愿决定了股票的集中度高低。

    经过分析已表明上市公司股东人数变化与其二级市场的股价呈现出负相关的规律,即股东人数越增加,股价往往越是年跌幅居前;股东人数越是减少,股价走势往往越是涨幅居前或相对抗跌。

  • 119人看过2024-01-05
    公司亏损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公司出现损失时,股东承担的责任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债务不承担连带的责任,除了有虚假或者抽逃出资行为外。也就是说,即便是公司入不敷出,也不能拿股东个人的财产承担债务,资不抵债的,可以申请破产。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