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人看过2024-01-06
股权转让的效力如下:
1、对股东的有效性。股权转让经当事人达成协议有效,基于股份或出资的权利,包括受益权和表决权,应当由买方继承。
2、对公司有效。股权转让经当事人达成协议,变更公司章程或者在公司股东名册中记载买方姓名或者名称后,受让人成为新股东,所有股份或者出资权属于十大新股东,公司应当对新股东负责。
3、对第三人的效力。股权一经合法转让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就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
183人看过2024-01-06
1、首先要区分转让人,如果转让人是自然人,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纳税。即按照转让价格减去股票购买原值减去购买时发生的合理费用的金额乘以20%缴纳个人所得税。
2、如果转让人是法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投资收益的方式,股本溢价部分按照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缴税。
3、在中国股市中,股权转让交易是股权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事,交易款由一方付给另一方。对公司来讲,只是股东变更,不存在股权溢价的说法。因此,买卖上市公司股票无需缴纳税费。
-
134人看过2024-01-06
可以
1、股权转让是公司法赋予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股权转让分为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和股东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两种形式。公司法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公司法对股东之间转让股权没有限制,但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设有一定的限制。
2、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
3、第三款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 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
216人看过2024-01-06
1、资本收益权:盈余分配权、剩余财产非配全、股份转让权。
2、参与管理权:出席古松大会会议全、投票表决权、提议权、提案权、召集主持权、建议质询权。
3、知情权。
4、股东诉权:派生诉权、直接诉权。
5、其他权利:如优先购买权、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新增资本优先认购权等。
-
153人看过2024-01-06
1、股东身份权。
2、参与决策权。
3、选择,监督管理者权。
4、资产收益权。
5、知情权。
6、提议召集主持股东大会临时会议权。
7、优先受让和认购新股权。
8、转让出资或者股份的权利。
9、股东诉权等。
股权是一种财产所有权。股东通过出资或转让等合法手段拥有公司股份或出资份额,享有参与公司管理决策和利润分红的可转让权。
-
163人看过2024-01-06
记名股票是指在股东名册上登记持有人姓名、姓名和地址,并在股票上注明持有人姓名或姓名的股票。
1、股东权属于记名股东。
2、可一次或分次缴纳出资。
3、转让相对复杂或有限。
4、方便挂失,相对安全。
5、公司向发起人、法人发行的股票,应当为记名股票,并应当记载该发起人、法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不得另立户名或者以代表人姓名记名。
-
112人看过2024-01-06
企业法人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后,其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终止,在民事诉讼中也不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应当变更该企业的清算组织为诉讼当事人参加诉讼。如未依法成立清算组织的,应当变更企业的清算责任人为诉讼当事人。
-
236人看过2024-01-06
1、提起诉讼的前置条件。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诉权,《公司法》对股东提起代表诉讼设置了前置条件,即符合条件的股东在行使代表诉讼权前,必经先向公司监事会(或监事)、董事会(或执行董事)书面提出要求起诉的请求;股东直接诉讼的提起则没有限制条件。
2、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制。针对股东代表诉讼的特殊性,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代表诉讼的主体资格受持股数、持股时间的限制;而对股东的直接诉讼没有进行主体资格的限制。
3、胜诉后的利益归属。股东提起代表诉讼获得胜诉后,利益归于公司,提起诉讼的股东只是按照持股比例间接分享公司由此获得的利益;股东直接诉讼胜诉后,利益全部归属于该股东。
4、行使目的。股东提起代表诉讼是因为作为被损害方的公司不积极主张权利,为了避免公司利益受损法律赋予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权利。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目的是避免公司利益受损、恢复公司的应有权利;而股东提起直接诉讼纯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非公司利益。因此,代表诉讼与直接诉讼在最终的目的上有区别。
5、诉讼风险的承担。在代表诉讼中,起诉股东仅是代表公司行使诉权,实质意义上的诉权则归属公司。但是按照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由败诉方承担案件受理费和其它法定费用。
6、起诉范围。股东代表诉讼权的行使范围十分广泛,凡是公司依法所享有的诉权,只要公司管理机构拒绝或怠于行使,具备法定条件的股东均可依法提起诉讼;代表诉讼的被告是损害公司利益的侵权人,既可以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事和公司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公司外的第三人。
-
281人看过2024-01-06
少数股东权益简称少数股权,是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中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
在控股合并形式下,子公司股东权益中未被母公司持有部分。在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份不足100%,即只拥有子公司净资产的部分产权时,子公司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属于母公司所有,即多数股权,其余部分仍属外界其他股东所有,由于后者在子公司全部股权中不足半数,对子公司没有控制能力,故被称为少数股权。
-
305人看过2024-01-06
1.横向转:当股东的利益受害的时候,股东可以通过横向其他股东或者投资人转让自己持有的股权,退出公司;
2.纵向退:当股东的利益受害的时候,根据第七十五条(股权的回购)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强制散:当股东的利益受害的时候,根据第一百八十三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这也是股东退出公司的机制之一,只不过,是大家一起退;
4.直接诉: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股东直接诉权)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面总结过:害公司,派生诉;害股东,直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