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知识产权
  • 211人看过2024-01-10

    商标出公告期一般是3个月,期满后就可以拿商标证了。商标的申请还是有一定的严格的过程的。商标申请程序:

    1、先对商标进行查询,如果在先没有相同或近似的,就可以制作申请文件,递交申请了;

    2、申请递交后的1个月左右,商标局会给你下发一个申请受理通知书(这个期间叫形式审查阶段)。

    3、形式审查完毕后,就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需1年到1年半时间。

  • 108人看过2024-01-10

    1、变更(补充登记)申请表

    申请人应当提交在线填写并打印的申请表,申请表中的事项应当按要求填写完整;申请人签章应当是原件,并且应当与申请人名称一致;

    2、变更证明文件

    (1)自然人姓名变更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原件;

    (2)法人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交注册机关出具的名称变更证明原件或复印件;

    (3)身份证明文件;

    (4)登记证书

    申请人应当提交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证明的复印件;

    (5)查询结果

    办理此类登记需对软件进行著作权登记概况查询,查询结果是办理此类登记的申请文件之一;

    (6)委托代理的,应当提交代理人及联系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 112人看过2024-01-10

    1、申请人在一件专利申请中,可以要求一项或者多项优先权;要求多项优先权的,该申请的优先权期限从最早的优先权日起计算。

    2、申请人要求本国优先权,在先申请是发明专利申请的,可以就相同主题提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在先申请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可以就相同主题提出实用新型或者发明专利申请。

    3、但是,提出后一申请时,在先申请的主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要求本国优先权的基础:

    (1)已经要求外国优先权或者本国优先权的;

    (2)已经被授予专利权的;

    (3)属于按照规定提出的分案申请的。申请人要求本国优先权的,其在先申请自后一申请提出之日起即视为撤回。

  • 137人看过2024-01-10

    1、合理条件强制许可

    《专利法》第48条规定,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为消除或者减少该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2、公共利益强制许可

    《专利法》第49条规定,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第50条规定,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对取得专利权的药品,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制造并将其出口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制许可。

    第52条规定,强制许可涉及的发明创造为半导体技术的,其实施限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和限制垄断的目的。

    3、从属专利强制许可

    《专利法》第51条规定,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


  • 125人看过2024-01-10

    (1)独占权。独占权又称之为“专有权”。《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许可实施权。许可实施权,也就是许可使用权,指专利权人有条件地允许他人使用其专利技术。具体地讲,专利权人(称“许可方”)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允许他人(称“被许可方”)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其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的全部或者部分技术的权利。

    (3)转让权。专利权的转让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转让方,将其专利转让给他方(受让方)所有的法律行为。专利权的转让,使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所有人发生变更,原来的专利权人不再拥有专利权。专利权的转让有两种方式:合同转让与继承转让。合同转让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的,比如通过买卖、交换、赠与、技术入股等方式转让专利权;继承转让是由于法定原因而发生的转让,当专利权人(自然人)死亡后,专利权依照民法典的规定转移给有继承权的人。


  • 122人看过2024-01-10

    1.专利申请

    申请专利首先申请人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在提交专利申请时应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并按规定交纳相关的费用。同时专利申请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电子形式。

    注:申请专利需要的材料或者文件可以查看解决方案中的《申请专利需要那些材料》。

    2.专利局的受理

    申请人提交了专利申请后,专利局确定专利申请日,给予申请号,并发出受理通知书。

    3.初步审查

    专利局受理申请后,会对专利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在初步审查合格之后,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内公布。

    初步审查的结果有:

    ①申请的专利如果是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初步审查合格后,将授予专利权;初步审查不合格的,申请人应补正,如果补正合格的,将授予专利权,补正仍然不合格的,将驳回专利申请人的申请;

    ②申请的专利是发明专利的,初步审查合格后,将进入实质性的审查;如果初步审查不合格的,申请人应补正申请,补正合格的也将进入实质性的审查,补正仍然不合格的将驳回申请;

    4.实质审查

    发明专利初步审查合格的或者经过补证申请合格的,专利局将专利申请启动实质性的审查。实质性审查主要是评价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等。

    如果实质性审查合格的,专利局将对申请的发明专利授予专利权;如果不合格的,申请人应相应的修改申请文件,合格的授予专利权,不合格的驳回专利申请。

    5.授予专利权

    申请人在接到授予专利权通知书后,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专利登记费、年费和公告印刷费,同时还应当缴纳专利证书印花税。申请人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专利权证书。

  • 122人看过2024-01-10

    1、专利原则上是都可以转让。但涉及国家机密、军事、地理等重要信息的专利除外。

    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3、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 167人看过2024-01-10

    1、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

    2、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是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不再保护。

  • 130人看过2024-01-10

    1.定义不同。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民事权利,客观上已经成为最复杂、最深奥的法学分科之一。而署名权便是这种复杂民事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

    2.主体不同。署名权的主体包括:创作作品的自然人;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以及由委托合同明确约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而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

    3.范畴不同。署名权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一个特有概念,而姓名权则属于传统民法中人格权的范畴。作为著作人身权的一项内容,署名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

  • 153人看过2024-01-10

    1、首先要考虑哪些技术特征是完成发明任务的必要技术特征,哪些是使任务完成得更好的附加技术特征。

    完成发明任务的必要技术特征必须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不得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而使发明任务完成得更好的附加技术特征可以不写入专利申请文件中,而是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留。在有些专利申请中,由于申请人在技术方案中的关键问题上有所保留,致使专利申请失去专利性而被专利局驳回。以化工技术方案举例讲:如果是一项技术的配方或参数,如某技术方案中必要组成配方为三种,附加成分为两种,那么,作为必要成分的三种组成应当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而附加成分的两种可酌情而定。又比如:某工艺流程中参数众多,各参数一般都有最佳确定点值,而在专利说明书中提及的参数可以是一个宽泛范围中的诸多点值。这样,不仅对个参数最佳确定点值有一定的保密作用,同时,还扩大了权利保护范围。

    2、进行充分检索,找到最接近对比文件以及相关文件。

    初步判断把某一技术要点作为技术秘密保留起来后是否还具有专利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即该发明在保留技术秘密后会否因此丧失新颖性、创造性,如果有这种可能,最好不要保留,否则当专利审批中专利局提出该申请不具备专利性时,则会因未公开此技术要点且不能补充到专利申请文件中去,而失去取得专利的可能等等。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