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但分公司负责人没有法人资格,也就是说分公司的民事责任都由总公司的法人承担。
《公司法》第十四条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对公司法人是否可以申请解散公司没有作出规定。但公司法规定,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的情形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的,可以由董事会制订公司解散公司的方案,由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作出决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作出公司解散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需要注意的是,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虽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解散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解散,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前款所称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确定。
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解散分立是指一个公司分解为两个以上公司,本公司解散,并设立两个以上新的公司。
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5、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公司停止经营一年后应当进行清算,因为此时登记主管机关会收缴营业执照。公司经过依法清算后才能注销。否则清算义务人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还应注销税务登记证。
公司终止经营的,需要股东或董事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履行清算义务。如果因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贬值或灭失,而无法继续进行清算的,可能会面临债权人要求公司股东对公司全部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风险。
个体户必须办理税务登记证。个体从事生产及经营在领取了营业执照或者临时营业执照后,应该尽快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办税务登记证需要的材料如下:
(1)《税务登记表(适用个体经营)》(实行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应提供2份)。
(2)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3)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4)个体加油站及已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个体工商户应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1、并不是异地有项目就必须成立分公司。公司在登记主管机关管辖范围外设点经营的才需要在异地注册分公司,否则就属于违法经营。如果仅仅是在异地有项目,但没有设点经营的,是可以不注册分公司的。
2、所谓分公司,是指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受总公司管辖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分公司属于总公司分支机构,在法律上、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仅仅是总公司的附属机构。
债权债务清偿有两种途径:一个是正常途径,一个是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判决四个阶段。
清算人清偿公司债务,应于公告申报期限届满后开始。在申报期限内,原则上清算人不得对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进行清偿。除非有物权担保的债权,在经法院许可后可以进行清偿。这样规定,是由于公司财产经清算有可能不足以偿还其全部债务,故为了使所有债权人得到公平受偿而设定此规则。
禁止申报期限内偿还债务,并不因此而免除对债权人的不履行债务而产生的责任。清算中公司对于因此而发生的损害,仍然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司对于期限届满的债权未予以清偿的,仍应承担迟延给付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328条规定,对于迟延给付债权形成的损害赔偿责任在公司资产显然足以抵偿负债的,在经法院许可后可先行清偿,此为特例。
公司章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法定性。
法定性主要强调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主要内容及修改程序、效力都由法律强制规定,任何公司都不得违反。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必备条件之一,无论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都必须由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订立公司章程,并且必须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公司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2、自治性。
自治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公司章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而是由公司依法自行制定的,是公司股东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
其二,公司章程是一种法律以外的行为规范,由公司自己来执行,无须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其三,公司章程作为公司内部规章,其效力仅及于公司和相关当事人,而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3、真实性。
真实性主要强调公司章程记载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与实际相符的事实。
4、公开性。
公开性主要是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公司章程的内容不仅要对投资人公开,还要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一般社会公众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