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企业之债
  • 100人看过2024-01-01
    在法律规定中规范有效的欠款合同应具备如下内容:
    1.欠条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欠条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欠条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
    4.欠条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

    一、债务人无偿赠与或遗赠财产的;

    二、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的;

    三、债务人放弃未到期债权的;

    四、债务人与次债务人恶意延长履行期限的;

    五、债务人放弃担保物权的;

    六、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的;

    七、债务人以明显的高价收购财产的;

    八、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置抵押权、质权的;

  • 100人看过2024-01-01

    可撤销的合同又称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规定享有撤销权的人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期限如下:

    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

    2、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借钱不还逾期的,一般三天左右就会上征信。因为逾期的,银行会给一个宽限期限,在宽限期限内还没有还款的,此时就会上征信系统,而这个宽限期限一般是三天左右。
    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不良信息除外。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 100人看过2024-01-01
    撤销权的时效历有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两说。债权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如果当事人不知道债务人作出了损害债权的行为,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该撤销权归于消灭。除斥期间是法律为形成权设定的行使期间。所谓形成权,是指因单方民事行为即能引起民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权利。
  • 100人看过2024-01-01
    手里有借条走法律程序,应当准备好借条、银行转账记录等证据材料,起诉状,原告身份证复印件,被告身份证复印件或被告常口信息资料到人民法院起诉,这种情况下的的管辖法院为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原告起诉时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每份起诉状都应当有原告的亲笔签名或盖章。我国法律规定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并且没有代理人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向原告宣读,原告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原告应当提交原告主体资格证明,诉讼代理人代理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的,还应提交诉讼代理资格证明。原告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军官证等)复印件;原告为法人或个体工商户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其他组织应提交证明其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件复印件。法人应提交年检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
    起诉时原告需要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原告在立案时既可以把本案的所有证据材料连同诉状一并提交,也可以仅仅提交立案时所必须的证据材料。
  • 100人看过2024-01-01
    欠条没有写还款日期的,可以达成补充协议,重新确定还款日期,达不成补充协议的,应当视为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借款,出借人也可以随时要求返还借款,但应当给借款人必要的准备时间。法院审查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条,无书面借条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没有证据的请求,将承担败诉的风险。
  • 100人看过2024-01-01

    民间借贷是可靠的,但是凡事都不会有确切的结果,这个可靠不可靠的依据是:如果你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那么个人的信用则为这个可靠挂钩;而如果你是个人与公司的借贷,那么这个可靠的依据则是公司的正规性。

  • 920人看过2024-01-01
    取保候审的人可以贷款。一般来说,申请贷款,银行没有权利查阅犯罪记录。只能查阅贷款人的信用记录。只要信用记录完好,并有正当工作,有公司提供的证明或者自己提供的银行流水记录都可以贷款。但是,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100人看过2024-01-01

    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直接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

    1、股东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行为。

    2、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

    3、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行为,与债权人损害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4、股东主观上有过错。债权人要证明股东主观上有过错,实际上债权人举证也很难。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