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人看过2024-01-27
公司剩余财产分配顺序是:银行债、普通债、优先股、普通股。剩余财产分配是合营企业解散清算总程序中的一个步骤。一般情况下,需首先用财产变现所得支付清算费用,然后根据确定的债务清偿顺序依次清偿债务,债务清偿后,如尚有剩余财产,可按合资合同、章程、协议的规定处理,也可按合营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
205人看过2024-01-27
可以起诉。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合同还是收据,都是作为证据使用的。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按照自己的主张列举出相应的证据,借以达到证明自己所述为真的目的。虽然,合同与收据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据,但是民事诉讼对于起诉的要求采用的是立案登记制,不要求有确凿的证据。
-
205人看过2024-01-27
分公司的法律性质决定了它不具备独立的财产属性,虽然有些分支机构可以独立参加诉讼,但是如果判决其承担金钱给付义务而又没有财产时,申请书可以申请执行总公司的财产。
根据《公司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
162人看过2024-01-27
多久都可以,按照流程来办理。公司的股权转让最低也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为公司的股东,不能随随便便的就把自己的股权转让给其他人,转让股权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还非常的多,比如说要先召开股东大会,然后才能办理股权转让的手续,股权发生转让之后,公司其他的一系列重要证件都要变更。
-
220人看过2024-01-27
不能,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其财产独立于任何人,对外独立享有权利或者承担责任。
公司的财产是属于公司所有,不能用来清偿股东的债务。但是,股东享有的该公司的股权可以作为其财产进行评估、拍卖,就所得价款清偿股东债务。因此只能用股东的股权依法处理后,才能用来清偿个人债务。
-
170人看过2024-01-27
可以的,转让出去的公司已经更换了法人,所以还可以再次申请注册新的公司。
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 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
-
180人看过2024-01-27
首先,是资金链,盲目的扩张会使资金链紧张甚至崩短,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第二,是扩张带来的风险,企业迅速扩张会给企业在管理上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人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第三,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让你难以把握企业的运行,在操作上增加难度然后就是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扩张是在本行业还是跨行业,如果是跨行业那风险会更大,如果你的企业还不具备多线作战的能力最好识别盲目扩张。
-
143人看过2024-01-27
抵销,是指双方互付债务时,各自分别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
公司债务符合条件的可以进行抵销,包括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公司与另一方当事人互付债务、互享债权。这是债务抵销的前提条件。
2、双方互付债务,必须标的物的品质、种类相同。
3、必须是自动债权已界清偿期。
4、必须是非依债的性质不能抵消。
-
722人看过2024-01-27
我们从两者之间的优劣势去分析对比。
首先是注册公司,自己注册公司的好处在于名称这块能够直接使用,经营范围、经营地址这些前期可以直接选定,然后由于是刚注册的公司、税务、工商方面都是清白身,没有任何的风险。劣势在于,注册公司很多创业者对于流程不熟悉,那么就造成下证时间不可预估。即使是委托工商注册代理去注册,营业执照注册、银行开户、税务报到一系列流程下来快的也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
购买公司;购买公司的好处在于注册时间有一定的年限,能够给人发展一定历史的感觉。还有一点是能够买到一个好的名称。最重要的一点是,购买公司的话还可以获得公司的一些相对应的资质,如行业证书、品牌商标等。劣势在于,购买公司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财税方面以及一些隐形债务方面,甚至之前存在一些违法经营。而在时间上,虽然购买后能够直接经营。但法人股东、经营地址、经营范围或者名称变更这些也需要花费时间,还有税务也要去变更。重要一点购买公司花费费用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甚至几十万。
-
250人看过2024-01-27
公司不给工资条报警一般没用,需要进行劳动仲裁。
老板不发工资,劳动者是可以报警的,但多数情况下报警也没什么用。
1、报警没用,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按上述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