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给付义务人及时通知后给付义务人,可使后给付义务人尽量减少损害,及时地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的担保以消除不安抗辩权,使先给付义务人履行其义务。
3、规定先给付义务人负上述举证义务,可防止其滥用不安抗辩权,借口后给付义务人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而随意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如果先给付义务人没有确切证据而中止履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
1.以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
2.债务转为资本,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指修改不包括上述情形在内的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方式,如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
1.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将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影响损益,而不再计人资本公积。
2.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将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务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行使抗辩权没有进行通知就是单方面的决定,该抗辩权的行使没有效果,因此行使方以不安抗辩权为由拒绝履行到期债务的,就属于恶意不还债。
1.违背了谨慎性原则。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债权人乙企业在计算短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时采取了倒挤的方法,即短期投资的入账价值等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2.违背了客观性原则。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所接受的资产的价值已经发生减值,应当在期末与其他资产一并计提减值准备(包括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3.违背了一致性原则。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以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当将对债务人豁免的债务作为损失转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债务人应当将豁免的债务转入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