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50人看过2024-01-11

    一、根据《刑法》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一般情况下,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应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明知。

    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

    3.销售金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这也是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 156人看过2024-01-11

    一、原告起诉。

    二、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三、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四、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五、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六、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七、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八、判决宣告。

  • 117人看过2024-01-11

    一、根据《刑法》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一般情况下,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应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明知。

    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

    3.销售金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这也是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 133人看过2024-01-11
    法律规定股东名册主要指的就是公司记载有关股东及其股权情况的一些记录。公司股东的名字应当包括法定的内容,比如说必须要包括股东的姓名,住所和名称,还有就是股东的出资额度也必须要记录在其中。

    股东名册,是指公司记载有关股东及其股权状况的簿册。股东名册应当包括法定内容,不包括此内容者不能称为股东名册。其法定内容有:

    (1)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

    (2)股东的出资额;

    (3)出资证明书编号。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 126人看过2024-01-11

    一、销售设备没有侵犯商业秘密。企业生产的设备本来就是用于销售的,是公开的。而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

    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商业秘密有:

    (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 231人看过2024-01-11

    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和条件是:

    (1)当实质性证据与形式化证据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形式化证据来认定股东的资格。实质性证据不具有形式化证据的特征和证明功能,只是证明某个主体有出资行为,而实际出资并不当然取得股东资格,故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才作为认定股东资格的证据。如实际出资者与在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不一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应坚持以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记载为准确认股东资格。

    (2)在对内关系,即股东资格的争议发生于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股东或股份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也就是不存在第三人时,工商登记只具有对外公示的功能和证权的效力,应当以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记载为认定股东资格的依据;如果公司章程记载与股东名册记载的内容发生冲突,原则上应坚持公司章程优先适用的原则处理,因为公司章程为社团的自治性宪章,而股东名册只是经公司章程确认的股东资格的一种记载,是由公司章程派生而来的。

    (3)在对外关系上,工商登记是对抗第三人最主要的证据。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须共同签署公司章程并经工商登记,在设立登记中记载有股东名称或姓名的人可以对抗公司、其他股东和第三人而主张其具有股东资格。同样,善意第三人完全可以仅以工商登记来认定出资人或受让人的股东资格,而不考虑其他形式条件或实质条件。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从而保护交易的安全。

  • 1850人看过2024-01-11

    如果被执行人是公司的,原则上只能执行公司的财产,而不可以执行法定代表人个人的财产。

    (1)如果是合伙企业,法人(股东)需要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企业无资产,可以执行其法人财产。

    (2)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法人(股东)在经营过程中,无过错,其是不承担连带责任的,因此不能执行法人个人财产的。

    (3)特殊情况,如果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如果有证据证明,股东财产和公司财产混合不清,可以执行其个人财产。

  • 194人看过2024-01-11

    公司股东在外开同类公司的规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股东在外开同类公司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但公司股东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开同类公司是违法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公司董事在外开同类公司可能会损害本公司的利益。

  • 292人看过2024-01-11

    股权转让后需要承担转让前的债务。

    1、一人公司股权转让前发生的债务,原来的股东不能举证证明出让前公司财产独立于其个人财产,债权人有权要求原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未履行出资义务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协议规避义务、逃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承担债务。

    3、股权转让协议约定股权转让前债务由原股东全部承担。

  • 164人看过2024-01-11

    (一)当事人约定管辖

    股权转让涉及到股权转让合同书,而合同书内会约定好争议的解决条款,其中就包括股权转让纠纷的管辖法院。在这里要注意,合同内约定管辖法院明确的,依据合同约定的为准。而类似于合同争议条款中的“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的,向人民法院起诉”,属于约定管辖法院不明,这种情况视为没有协议管辖,适用于法定管辖。

    (二)约定不明时的法定管辖

    法律上对法定管辖有什么规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将公司列为被告的管辖

    将公司列为被告的应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