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0人看过2024-01-15
    1、调岗导致离职公司要赔付。因为用人单位调岗是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者不同意而主动离职的,是可以要求经济补偿的。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3、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七种。

  • 118人看过2024-01-15
    股东申请法院解散公司,需由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达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提出。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事由是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股东,即股份制公司的出资人或投资人,股东作为出资者按_出资数额,享有所有者的分享收益、重大决策以及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东的主要权利是,参加股东会议对公司重大事项具有表决权;公司董事、监事的选举权;分配公司盈利和享受股息权;发给股票请求权;股票过户请求权等。
  • 540人看过2024-01-15

    有区别

    一、含义不同:职工,指机关、企事业、其他经济组织中的行政或业务工作人员。员工,多指企业中的行政和业务人员。

    二、侧重点不一样:职工更有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意思,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阶级是职工的主流。员工主要存在于公司制的企业中,员工也体现“雇员”这一劳动者与企业的雇佣合同关系,如“某某公司员工”,但鲜有“某某建筑(环卫)员工”。

    三、职工是员工的一部分:员工包括的范围比较大,例如像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以及代训工和实习生都是员工。职工一般指国企事业、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员工的一种。因此员工是包括了职工的。

    从属性上看,职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能取得“工资”

    实质就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既包括了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也包括了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形式的临时工、学徒工等劳动者。试用期内的劳动者,亦属职工的范畴。

    从范围上说,职工存在于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其中企业包括我国境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其他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等的职工。

  • 100人看过2024-01-15
    1、不能,单位强制调岗违法。
    2、劳动合同中应当包含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条款,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只有双方协商一致后单位才能对劳动者进行调岗并变更合同。
  • 111人看过2024-01-15

    不需要。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 137人看过2024-01-1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1条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即商标注册审查中的“申请在先”原则。

    2、“申请在先”原则是由商标专用权取得的“注册原则”派生出来的。

    3、由于商标权专用权基于注册取得,而在同一或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往往不止一个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律规定以提交申请的时间先后来决定商标专用权的归属。

    4、根据“申请在先原则”,一个商标即使已经使用多年,如果商标使用人不及时申请商标注册,也会因别人申请在先而失去注册机会,进而失去继续使用该商标的权利。

  • 100人看过2024-01-15
    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调整岗位,原则上是无效的。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岗位:
    1、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工作岗位的,用人单位可以按劳动合同约定予以调整。
    2、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试用条件,经与员工协商,可以调整岗位;
    3、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4、劳动者不能胜任原工作,可以调整工作岗位。对是否胜任原工作,由用人单位承担证明责任。
  • 660人看过2024-01-15

    一、含义不同:职工,指机关、企事业、其他经济组织中的行政或业务工作人员。员工,多指企业中的行政和业务人员。

    二、侧重点不一样:职工更有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意思,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阶级是职工的主流。员工主要存在于公司制的企业中,员工也体现“雇员”这一劳动者与企业的雇佣合同关系,如“某某公司员工”,但鲜有“某某建筑(环卫)员工”。

    三、职工是员工的一部分:员工包括的范围比较大,例如像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以及代训工和实习生都是员工。职工一般指国企事业、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员工的一种。因此员工是包括了职工的。

    从属性上看,职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能取得“工资”

    实质就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既包括了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也包括了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形式的临时工、学徒工等劳动者。试用期内的劳动者,亦属职工的范畴。

    从范围上说,职工存在于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其中企业包括我国境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其他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等的职工。

  • 187人看过2024-01-15
    1、在建中或者建成的房屋应当作为破产财产进行拍卖,按照清偿顺序对债务进行相应清偿;
    2、如果购房人已经取得产权的,就有权要求继续履行相关合同,要求重整以后的开发商继续履行相关义务;
    3、如果是没有取得产权的,购房人与开发商的房屋买卖合同关系就变成了普通的债权债务关系,以普通债权人的身份参与相关破产程序
  • 145人看过2024-01-15

    公司法对股东行使表决权有明确的规定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