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0人看过2024-0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266人看过2024-01-17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华律知产小编整理了的版权注册期限是多长这方面的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或者能够解决大家的一些疑惑。

    的版权注册期限是多长

    1、作者为公民的期限

    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作者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期限

    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3、特殊作品的期限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及摄影作品,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以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这里的作者“身份不明”,多指作品因以假名、笔名、化名或者未署名发表,难以确定作者确定身份的情况。如在50年内确定了作者,则其著作权的保护期按所述之规定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的版权注册期限是多长这个问题进行的相关的解释,我想各位读者朋友也对这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要弄清楚相关的法律术语,来开拓自己的法律知识面。华律知识产权为您提供关于版权、商标、专利的相关知识,上华律知识产权给您的知产加把“锁”!

    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

    第九十四条  著作权

    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 (版权) ,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 100人看过2024-01-17

    变更合同内容的法定条件包括:

    1、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2、员工不胜任当前岗位,公司有权单方调岗;

    3、员工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的,公司有权单方调岗;

    4、因为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5、女职工怀孕,不能胜任原岗位的体力要求,公司有权单方调岗。

  • 320人看过2024-01-17

    辞退员工但员工不交接的处理方式是不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所以,为了确保劳动者能够按时交接工作,可以与其约定相关的经济补偿金等都于交接完毕时支付。

    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劳动者的离职手续:

    明确规定了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因此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员工离职时应该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理离职手续”,并在规章制度中对此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将“劳动者拒不配合用人单位进行工作交接的”视为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让不办理交接就"自动消失"的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可以在规章制度加入劳动法规定的“因劳动者不按照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条款,并将之细化,以此来约束员工。

    若是用人单位有过错,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100人看过2024-01-17
    废弃
  • 100人看过2024-01-17

    不需要。

    劳动者因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被用人单位开除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劳动者也无权要求赔偿。

    理由: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不包含该种情况,所以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 100人看过2024-01-17
    公司劝退员工,员工不同意的,如果属于过错性劝退的,则公司可以依法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离职手续;如果属于无过错性辞退的,则公司需要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员工本人或者额外支付给员工一个月工资后,才能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来说,只要劳动者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公司劝退员工只要劳动者不同意就是不合法的。
  • 100人看过2024-01-17

    用人单位已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应该书面通知劳动者。书面通知后仍然不离开,用人单位可以报警;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违法,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赔偿金,但是赖在用人单位不走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以劳动者不符合岗位要求试用期不合格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100人看过2024-01-17

    公司强逼员工减薪变相逼员工离职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工资为由被迫辞职,这样用人单位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 140人看过2024-01-17

    以下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

    一、对员工采取暴力、威胁、恐吓、纠缠等手段,严重妨碍、影响或破坏生产工作、生活秩序

    二、蓄意损坏、损毁公司及员工个人资产、财产或各种设备、设施(同时按价值全额赔偿)

    三、故意泄露公司机密,侵占公司财产,利用工作之便或公司名誉谋取私利,徇私舞弊

    四、故意损坏、撕毁公司公开、张贴及发送的各种通告、通知及其他文件

    五、煽动、鼓动员工罢工、怠工,挑拨是非、闹事

    六、被司法机关处理

    七、不服从管理,态度、行为恶劣打骂、纠缠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影响、扰乱公司正常生产工作、生活秩序

    八、发生责任事故或重大过失导致公司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包括名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经济损失达1000元以上的)

    九、不服从部门及公司的工作班次安排及工作任务安排,经劝阻无效

    十、自本条例实施起连续旷工3天或年度内累计旷工达5天以上、迟到早退月度累计达5次或年度累计达10次以上

    十二、采用弄虚作假等手段蓄意获取不当利益的

    十三、符合本条例处罚标准、条款中所列的辞退解雇条件的或受到相同标准违纪处理的

    十四、其他严重违反本条例有关条款规定及公司其他有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