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人看过2024-01-20
公司解散的效力有:
1、停止公司的对外经营活动,并开始清算;
2、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
3、人民法院关于解散公司诉讼作出的判决,对公司全体股东具有法律约束力;
4、其他效力。
5、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6、人民法院关于解散公司诉讼作出的判决,对公司全体股东具有法律约束力。
人民法院判决驳回解散公司诉讼请求后,提起该诉讼的股东或者其他股东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137人看过2024-01-20
1、公司变更的法律效力是,如果公司是依法申请变更登记,并经登记机关登记的,则变更后的事项对公司、董监高人员、股东等产生法律效力。如果公司擅自变更,未经登记的,不产生登记和公示的法律效力。
2、公司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2)依照相关法律作出的变更决议或者决定;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应当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
变更登记事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还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3、公司变更类型的,应当按照拟变更的公司类型的设立条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
-
160人看过2024-01-20
狭义的关联企业则是指与他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这里的控制关系是指对其他企业的人事、财务、业务等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具有长期的、经常性的支配性决定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形:
1、一方拥有另一方表决权半数以上股份。①一方直接拥有另一方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股份的;②一方间接拥有另一方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股份的;③一方直接和间接拥有另一方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股份的。
2、虽然一方拥有另一方表决权股份的比例不超过过半数以上,但通过拥有表决权股份或其它方式达到控制程度。①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拥有另一方半数以上表决权股份的控制权;②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③有权任免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这种情况是指虽然拥有另一方表决权股份的比例不超过半数,但根据章程协议等能够任免董事会的董事,以达到控制的目的。④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3、共同控制。如果按照合同约定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则该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控制另一个企业。
4、两个或多个企业受同一方控制。如果两企业或多个企业同为第三方拥有或控制的,可推定该企业之间有控制与从属关系。
-
149人看过2024-01-20
根据股东对公司所负责任的不同,可以把公司划分为五类:
1、无限公司,即所有股东无论出资数额多少,均需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股东均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3、两合公司,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本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所有股东均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5、股份两合公司,由无限责任股份和有限公司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这种划分方法是对公司进行最基本的划分方法。
-
209人看过2024-01-20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首先需要在你们公司内部形成决议。基本程序如下:
1、召开股东会会议,形成变更经营范围的股东会决议;
2、根据决议修改公司章程上的经营范围;
3、然后携带股东会决议和修改后的章程,原营业执照正副本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
4、领取并填写变更登记申请表,最好带上公章,法人章,连同上述资料提交;
5、领取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就可以了(需要交纳变更登记费用)。
6、然后变更公司的税务登记,这一步向税务部门出示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并提供复印件就行了。
-
166人看过2024-01-20
1、名称预先核准: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由工商局上网(工商局内部网)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没有重名,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租房:租房后要签订租房合同,并让房东提供房产证的复印件。
3、编写公司章程。
4、刻法人私章。
5、注册公司。
6、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社,去刻公章、财务章。
7、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凭营业执照到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8、去银行开基本户。
9、办理税务登记。
10、申请领购发票。
-
209人看过2024-01-20
1、分配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按法定顺序分配的原则。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决定了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必须从全局出发,照顾各方利益关系。这既是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公司税后利润分配的基本出发点。
(2)、非有盈余不得分配原则。这一原则强调的是公司向股东分配股利的前提条件。非有盈余不得分本原则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司的财产基础及其信用能力。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3)、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原则。同股同权、同股权利不仅是公开发行股份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公司向股东分配股利应遵守的原则之一。
(4)、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2、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
(1)、弥补公司以前年度亏损。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2)、提取法定公积金。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3)、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4)、支付股利。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
177人看过2024-01-20
1、没有签订合同,合同也会生效,因为合同的形式分为书面、口头、其他法定形式等,且合同依法成立时生效。当事人没有签订合同的,一方履行主要义务,另一方接受时,合同就成立。法律其他规定等。
2、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3、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4、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231人看过2024-01-20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如果公司的股东想抽回出资的,可能转让持有的公司股权。
2、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3、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4、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5、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162人看过2024-01-20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同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由此可见,对于纳税的时候如果涉及了企业的商业秘密,纳税企业是有权请求税务机关为其保密的。并且,税务机关不予保密的,还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3、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检举人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