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持税务登记的证明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领取《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税控收款机注销登记表(使用税控收款机的用户填报),填写相关内容后持《审批表》在办税服务厅相关窗口办理注销报税、结清税款、滞纳金及罚款,缴销结存的发票、税务登记的证明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没有保密费用,保密协议有效;但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可以主张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保护商业秘密是法律赋予企业的一项绝对权,不以商业秘密所有权人是否支付保密费为前提,无论企业是否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或者企业是否支付给员工保密费,员工都应当就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擅自泄露商业秘密,员工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第41类。
教育业属于商标分类第41类4101群组。购买商标推荐选择尚标,尚标企业10多年来年专注解决商标注册、商标转让、品牌授权、专利申请、商标案件、品牌运营等问题。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开发产业链,所以教育行业肯定不简单是教育,也要延伸出去的,比如第9类,它包括在线教育的软件、APP等、可供下载的教育文件、教学视频、教学仪器和设备等;第42类它包括教育课程系统维护、提供教育课程搜索引擎、在线教育官方网站等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企业注销登记时,如何办理的注销登记,一般而言,企业注销登记后,法人资格终止。不能以该项企业作为被告进行诉讼。但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得到法律保护呢,主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企业注销登记时经过清算的:
企业被注销登记时,清算主体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承诺企业注销登记后遗留的债权债务由其负责的,债权人可以做出承诺的清算主体或第三人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2、企业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登记:
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注销登记中承诺偿债,债权人既可以对清算主体或承诺偿债人择一而诉,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也可以二者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担共同清偿责任。
另一种情况,被注销登记的企业为债权人的,如有权利义务承受人,可应其申请直接变更其为诉讼主体;无权利义务承受人或权利义务承受人表示不参加诉讼的,终结诉讼。
教育机构注册商标怎么操作:
1.注册商标,商家首先或经过设计,以及近似商标查询这两个过程。其次才是提交设计好的商标至商标局,办理商标授权过程。依次是申请、受理、审核、异议、公布及授权下发证书等数个过程,持续时间约莫6到10个月左右,相当的消耗商家的时间和精力。
2.特别是对于不熟悉商标注册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商家,此时较好的方式便是委托代理机构注册申请。或是找专门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协助办理商标权注册流程。商标注册前,查询和知道商标所属类别相当重要。根据商家经营的教育机构业务不一样,例如从事艺术文化等的教育机构,除了需要注册教育培训类别商标外,连同其他与艺术服务有关的商标类别,也应当一并进行注册。
3.例如,如果商家从事的是健身、体育培训等教育,那么与之相关的例如健身俱乐部类别商标、以及私人教练服务类别商标也可以适当考虑注册。
商标注册要提交哪些资料:
(一)企业申请资料:
1、商标图样(黑色或彩色)
2、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
3、联系人、电话、收件地址、邮编;
4、选择好的产品/类别和服务项目。
(二)个人申请资料:个人名义普通商标申请注册需提供:
1、商标图样(黑色或彩色)
2、个体户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
3、个人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4、联系人、电话、收件地址、邮编。
需要缴纳5%的印花税。按认缴资金。
由于现在注册资金由“实缴”改为了“认缴”,工商局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金,也不需要验资。股东之间可以自行约定其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记在公司章程上就好了。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领受规定的经济凭证的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企业与雇员签订保密协议,可以提高员工保密意识,起到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公司保密规定,履行自己对公司商业秘密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的作用。
(二)告知
企业通过保密协议,明确向雇员告知本企业存在商业秘密的事实、商业秘密范围、以及雇员对商业秘密必须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保守秘密的义务;正确使用商业秘密的义务;获得商业秘密职务成果及时汇报的义务;不得利用单位的商业秘密成立自己企业的义务;不得利用商业秘密为竞争企业工作的义务等。
(三)警告
让雇员清楚的知道违反保密协议规定、非法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和赔偿责任,约束雇员的行为,强化了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
(四)举证
实践中,发生离职员工侵犯公司商业秘密时,争议焦点往往不是员工有没有义务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而是该秘密是不是构成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以及单位如何提供证据证明离职员工实施了侵权行为及侵权造成的损失。由于商业秘密侵权证据很难收集,或调查取证的成本非常高,往往导致单位对侵权行为束手无策。通过保密协议,企业可以证明商业秘密的存在、证明企业对商业秘密采取了保护措施,一旦发生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便于举证,有利于企业借助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维护合法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