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22人看过2024-01-21

    劳动合同没到期单位可以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只要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补偿即可,单位是否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看,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属于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补偿金的双倍的赔偿金。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通常有如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 149人看过2024-01-21
    如果是原公司,那么公司要求签订新合同实质是变更劳动合同,按照法律规定,变更劳动合同需要与员工协商一致,员工通常可以拒绝并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完全是另一家公司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则涉及原公司与员工原有劳动合同的解除,如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即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 170人看过2024-01-21
    辞退孕妇的,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
    1、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
    2、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
    3、工资和加班工资应一并发放。
    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 110人看过2024-01-21

    符合条件是可以索要的。法律所规定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给劳动者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 154人看过2024-01-21
    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提出的,会有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主动提出的,用人单位不会支付经济补偿金。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法合同。
  • 335人看过2024-01-21
    入职没有毕业证的,可以与公司协商之后补交。如果当事人不是毕业生,则公司与之建立的都不是劳动关系,只是劳务关系,符合雇佣关系特征的,可以认定为雇佣关系。
    在你还保留学生身份之前,公司与之建立的都不是劳动关系,只是劳务关系,符合雇佣关系特征的,可以认定为雇佣关系。还没拿到毕业证的仍然属于在校生,不具备劳动法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因此还没拿到毕业证的应届生签订的是就业协议书。
  • 10521人看过2024-01-2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标准给付赔偿金: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以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来计算赔偿。工作六个月不到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不到六个月的,赔偿半个月的工资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217人看过2024-01-21

    1.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2.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1)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2)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3.产假,领生育津贴

    (1)产假包括:98天+30~60天(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延长生育假)+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

    (2)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4.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1)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2)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的计划生育条例已经取消了晚育假,并延长了产假,各省产假增加的天数30-60天不等,具体产假的天数大家咨询当地计生部门或者查询地区计划生育条例。

    (3)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 118人看过2024-01-21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 106人看过2024-01-21
    没签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的确认劳动关系成立。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