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4人看过2024-01-25

    下列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试用期未达到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 113人看过2024-01-25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157人看过2024-01-25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把旷工的规定,以合法程序制定在企业内部劳动规章中加以规定的话,用人单位就不能以旷工名义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旷工不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
  • 204人看过2024-01-25

    用人单位可以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165人看过2024-01-25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被裁员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给予二倍经济补偿,工作每满一年的,支付二个月工资作为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 112人看过2024-01-25
    劳动合同试用期期限这样确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111人看过2024-01-25

    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分析。

    1.年终奖是劳动者工资报酬的一部分,应由双方平等协商一致后在书面劳动合同中加以约定。

    2.如果没有约定,而用人单位的薪酬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里有关于年终奖的规定,也可以作为支付年终奖的依据。

    3.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 118人看过2024-01-25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27人看过2024-01-25

    1.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辞退的赔偿金(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等。

    2.其中未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 193人看过2024-01-25

    不影响。应届生能直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平等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通常需要先签订三方协议,劳动者依法报道后,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三方协议失效。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