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2人看过2024-01-05
    派遣单位
  • 113人看过2024-01-05
    雇员在安全生产事故中遭人身损害大部分情况下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属于雇员过失的,雇员应当一并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或者第三人追偿。
  • 108人看过2024-01-05

    入职后没有试用期合法,未签订劳动合同非法。试用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法律无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118人看过2024-01-05

    劳动者试用期不能超过几个月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3个月,无试用期。

  • 109人看过2024-01-05
    签了劳动合同当时没给,过后能要。生效的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由单位与劳动者各执一份。如果单位不给,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给劳动者带来损失的,则要予以赔偿。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114人看过2024-01-05

    女员工生育时不同情况的产假计算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职工,依法享受产假,产假一般为98天,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

    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 118人看过2024-01-05
    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通常都是工作满12个月的话工龄为一年。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工作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时间,一律计算为工作年限。
  • 109人看过2024-01-05
    交通肇事误工费是个体户,按以下方式计算: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无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不能证明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误工费=误工时间(天)*相同、相近行业的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天/元)。
  • 115人看过2024-01-05

    由于结婚彩礼通常情况下是指结婚前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具有赠与性质,所以一般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可能相对较小。明确规定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一方的婚前财产或者是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所以被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的可能较大。

    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 110人看过2024-01-05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因此,在试用期内,只要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