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22人看过2024-01-16

    在表见代理中,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在善意无过失的相对人与被代理人之间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但是,就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内部关系而言,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在本质上仍然属于无权代理。因此,如果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那么在被代理人向相对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即可以就该损失向代理人行使追偿权。

  • 152人看过2024-01-16

    有。转委托是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将其享有的代理权的全部或一部分转委托给他人行使的行为。其中,接受转委托的人叫做复代理人或再代理人。相应地,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并向其转授代理权的权利称为复任权。从各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总体讲,称作复代理关系。

    有转委托是受托人应当亲自处理委托事务,经委托人同意,受托人可以转委托。反之,未经委托人同意或者先前有约定不能转让的,受托人无转委托权。

  • 141人看过2024-01-16

    首先明确代表和代理的区别:

    代表人的行为就视为被代表主体的行为,可以看成是同一个人。

    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是两个人,代理人的行为是独立的,只不过行为的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如果被代表人对代表人有代表权限的限制,那只是代表人和被代表人内部的关系,不能约束善意的第三人。所以代表人超越代表权限与善意的第三人行为,该行为仍然有效。此为表见代表。

    代理人没有代理权,却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善意的第三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此时成立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人的行为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两者的善意第三人是有区别的:表见代表中,善意的相对人没什么要求,只是要求善意。

    表见代理中,相对人不但善意,而且还要求有充分的根据判断该表见代理人拥有有代理权。

    实践中一般认为,下列两种情况属于“善意的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

    (1)行为人与被代理人曾经存在雇用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被代理人未将二者雇用关系终止的事实公告或者行为人手中仍持有表明雇用关系存在的法律文件。

    (2)行为人与被代理人曾经存在委托授权关系,但由于某种原因,授权结束后行为人仍然持有被代理人的代理证明文件。

  • 147人看过2024-01-16

    委托关系与代理关系的区别主要有:

    1、适用范围不同,代理关系可以包括委托关系,有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等。而委托关系不能是代理关系,可以是代理关系之外的关系。

    2、效力范围不同,代理关系是存在于代理人、被代理人、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委托关系仅仅是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123人看过2024-01-16

    1、有无权代理行为。代理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为合法的民事行为,除欠缺代理权外,具备一切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否则其行为自始无效,当然也不产生无权代理人承担责任的问题。

    2、本人没有行使追认权。因为其代理行为如果得到本人的追认,则该代理行为就变为有权代理,其合同效果应归属本人。

    3、相对人没有撤回其民事行为。相对人自己撤回其民事行为,则该合同因被撤销而归于无效,没有再追究无权代理人责任的理由。

    4、无权代理行为不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相对人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该民事行为的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如果无权代理行为符合表见代理之构成。则相对人就应当以表见代理向本人主张权利。

    5、相对人为善意且无过失。

  • 120人看过2024-01-16

    1、行为人的动机不同。欺诈行为人出于恶意,目的是想非法获取财物或其他利益。表见代理人的目的是代本人为民事行为,想在本人与第三人之间建立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2、行为方式不同。欺诈行为人是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假冒他人名义的方式。表见代理是以本人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

    3.产生的后果不同。欺诈行为产生的后果由行为人自行承担。表见代理行为产生的后果由本人承担(被代理人),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因此,表见代理实际上是在无权代理人、被代理人、善意第三人之间进行民事权利义务的一种分配,虽然表见代理性质上属无权代理,但毕竟代理人的形式要件是具备的,即行为人是以代理人的意思,为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利益从事民事活动。代理人的代理活动目的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活动,为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确立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 126人看过2024-01-16

    不是。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迫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广义的无权代理,包括学理上所称的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两种。本条所指的无代理权人是指狭义上的无代理权人,即此无代理权人从未被授予过代理权,也就是说他未曾享有过代理权,而不包括有代理权而超越了代理权所为的代理和代理权终止后,仍以本人名义而为的代理。代理人所为的代理行为的效果如要直接归于本人即被代理人,由本人承担代理人所为行为的法律效果,要以代理人有代理权,并且代理行为在代理权的范围以内为其前提条件。“代理人”如果没有代理权,而以被代理人即本人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归于本人的。

  • 122人看过2024-01-16

    转委托有如下特征:

    (1)委托人行使的是代理人的权限,同时,原代理人并不会因此而丧失代理权。

    (2)委托不同于共同代理的情形。

    (3)委托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

  • 141人看过2024-01-16

    1、被委托人以及委托人本人需要共同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2、转委托是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将其享有的代理权的全部或一部分转委托给他人行使的行为。其中,接受转委托的人叫做复代理人或再代理人。相应地,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并向其转授代理权的权利称为复任权。从各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总体讲,称做复代理关系。

    3、转委托就意味着涉及到两方当事人,双方构成委托关系必须要签署一份受到法律保护且合法全面的委托协议或者委托合同,其中需要对于可能会出现各项风险进行明确的体现,并且责任承担的风险与比例也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体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 120人看过2024-01-16

    在司法实践中,转委托一般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转委托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委托人的利益需要。

    2、转委托原则上应当取得委托人的同意(事先授权或事后追认)。受托人转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取得委托人同意的,受托人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委托人,征得委托人的同意。

    3、在紧急情况下,受托人为了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需要而转委托的,不论委托人是否同意,均依法产生转委托的法律效力。

    4、受托人只能在其享有的代理权限范围内,向他人转委托其代理权的全部或者部分,但不得超过其代理权限。

    5、接受转委托的人实质是委托人的代理人,而不是受托人的代理人,故接受转委托的人实施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受。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