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48人看过2024-01-25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权利义务不会因主体变更而终止。合同权利义务的移转的效果是移转给新的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合同主体的变更实际上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合同权利义务不会因主体变更而终止。合同主体变更后未变更的权利义务继续有效,已经履行的债务仍然有效。

  • 139人看过2024-01-25
    超低价格不等同于重大误解。卖方如果没有对商品的质量、规格等方面产生错误认识,而是基于真实的意思制定超低价格,则卖方不能行使撤销权。

    重大误解是行为人基于对品质、质量等方面的错误认识,做出了与自己真实意思相悖的行为。即,重大误解的前提是“意思表示不真实”。

  • 120人看过2024-01-25

    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1、客观条件:

    (1)债务人有使自己的财产减少或者负担增加的行为,包括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

    (2)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3)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

    2、主观条件:

    (1)如果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为无偿行为,不管债务人或受益人是否有恶意,债权人均可以申请撤销。

    (2)如果债务人的行为为有偿行为,则需要受让人具有恶意。

  • 123人看过2024-01-25

    重大误解的构成条件包括:

    (1)必须是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意思表示的内容与内心的效果意思须不一致;

    (3)必须是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

    (4)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 138人看过2024-01-25

    虚假宣传签订合同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133人看过2024-01-25

    概念: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是指合同已经成立,因为存在法定事由,允许当事人申请变更或撤销全部合同或不同条款。

    特点:

    1.订立合同时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

    2.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一方对合同的变更或撤销有选择权。

    3.经当事人变更符合生效条件的,合同自变更协议达成后生效。

    4.在提出变更或撤销前。合同已经成立,但因欠缺某些对社会,对他人无影响的有效要件,如果当事人无异议,则可以正常履行,视为有效合同。

  • 129人看过2024-01-25

    合同消灭的原因不包括合同混同,混同不发生债权债务消灭的效力,只发生履行不能,即任何人不能对自己履行。

    债权债务的混同,由债权或债务的承受而产生,其承受包括概括承受与特定承受二种。概括承受是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例如企业合并,合并前的两个企业之间有债权债务时,企业合并后,债权债务因同归一个企业而消灭。由特定承受而发生的混同,系指债务人由债权人受让债权,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

  • 162人看过2024-01-25
    恶意串通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恶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 142人看过2024-01-25
    主合同无效,补充协议内容可独立履行的,补充协议有效。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 122人看过2024-01-25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下列情况下订立合同时,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