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股权纠纷
  • 100人看过2024-01-05

      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由此可知,股东行使该项权利时应当满足程序性要求——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请求并说明目的;实体性条件——不能用于不正当目的,如若公司有合理的依据证明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的目的,有权拒绝股东的请求。另外,根据该条第一款规定,股东对于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有查阅、复制权,但对于会计账薄,股东只有查阅权,而没有复制权。

  • 100人看过2024-01-05

      一股一表决权原则是股东平等原则特别是股份平等原则在表决权领域的主要体现。本原则为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章程中不得另行规定,即使有股东之间的合意也是无效。

      关于股东争议的解决之道一般可以从以下路径探寻:

      1、协商解决争议问题,继续友好合作。对于股东之间出现的问题要本着共益性原则求同存异,以公司存续和发展为最大目标,毕竟企业健康发展是各股东经济利益保障的前提。

      2、一方股东退出,另一方股东继续维持公司的持续经营和独立性。一般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股权,通常是小股东退出。

      3、如果股东争议比较大,一般是大股东和二股东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协商未果,导致公司管理发生严重困难,解散公司可能是最后的选择。实践中,一般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比较常见,也有协商清算的情况。

  • 100人看过2024-01-05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凭证有三个,其各自的价值与意义各不相同。1、出资证明书根据《公司法》第32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向股东签发由公司盖章的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只是证权证书,并非有价证券,所以不能转让、流通,但可以作为股东向公司主张股东权的凭证。出资证明书由股东持有。2、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是股东持有,而股东名册却是公司备制的,依照凡在公司股东名册被记载的人为股东,并可以依据此记载向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3、工商登记根据《公司法》第33条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这就意味着工商登记只是公示效力,未登记的并不是无效。
  • 100人看过2024-01-05

      股东权利的主要范围:资产收益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选择管理者权、监督管理者权、优先受让权、优先认购新股权、退股权、诉讼权和代位诉讼权、决议撤销权等。

      《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第三十三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 100人看过2024-01-05

      (1)对自然人的股东资格限制。

      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作为发起人。

      ②法律对特定职业的自然人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禁止。

      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受国籍或住所的限制。

      (2)对法人的股东资格限制。

      ①原则上,公法人不得投资于公司。

      ②公司原则上不得成为自己的股东。

  • 100人看过2024-01-05

      股权可以理解为股票持有者根据其持有的股票比例,可以享有的权益或者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基于股东对公司主张的权利;

      股份表示股东在公司股份中所占有的份额,股份的多少也影响了投资人的股权。

      根据行使目的不同,股权可以分为自益权与共益权;

      自益权就是为了自身利益;

      包括股利分配请求权、股份转让权、新股认购优先权等;

      共益权是为了公司或者股东行使的权利,包括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累积投票权、会计账簿查阅权等。

      股份是公司股东持有的,只要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都可以叫作这个公司的股东,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股份是构成公司资本的最小计量单位,也是划分股东权利义务的基本计算单位。

  • 100人看过2024-01-05

      1、冒名出资的情况下不能直接认定被冒名者为股东,一般应认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但是如果是恶意冒名的,也不宜认定冒名者为股东。对冒名登记成立的公司,如果构成事实上的一人,应当认定公司设立无效,涉及到债权人等第三人权利实现的,应当由公司实际投资者也就是冒名者承担无限责任。如果没有构成一人公司,其他股东对此也不知情的,为了保护无过错股东的利益,不应认定公司的设立无效或者强制其解散,可以采取其他方式确定新的投资人为公司股东。

      2、冒名股东是指以根本不存在的人(死人或者虚构的人)的名义出资登记,或者盗用真实的人的名义出资登记的出资人。因此,冒名股东包括以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义出资登记和盗用真实的人的名义出资登记两种情形。冒名股东与隐名股东虽然都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出资,但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一是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都是具有真实意思表示能力,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独立民事主体;而在冒名出资中,被冒名者是冒名出资人虚构或者盗用的主体。二是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义务处于不完全确定状态,须根据其在公司中的状况或者其与显名股东的约定确定;在冒名出资情形中,被冒名者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然人或法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股东,而冒名者则实际上行使着股东权利。三是隐名股东通常依据其与显名股东的合同约定而产生,在冒名出资情形中,冒名股东则多为规避法律而产生。因此,在冒名出资情形下对股东资格的认定与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具有显著的不同。

      3、被冒名者不能被认定为公司股东。如果被冒名者为不存在的人,不管是死人,抑或虚构的人,均当然不可能被认定为股东;即使被冒名者为真实的人,也无法认定为股东,因为,根据股东的一般含义,股东是指因在公司成立时向公司投入资金或在公司存续期间依法继受取得股权而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显然,被冒名者并不符合股东的一般含义,不能认定为公司股东。

      4、冒名者也不能被认定为公司股东。因为通常情况下,冒名者之所以要采用冒名行为无非是为了规避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果认定冒名者为公司股东,不但违反了法律的基本原则,也会对冒名者的不法行径产生鼓励作用,这对不法者是一种保护。

  • 100人看过2024-01-05

      股份转让与上市公司的收购的区别

      股份转让也可以成为兼并的一种手段。它与上市公司的收购的不同点在于:

      1、转让的股份可以是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收购通常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股份。

      2、股份转让不一定以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而股份收购通常以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

      3、股份转让是“一对一”的谈判,不需要在特定的交易市场进行,股份收购是在证券交易所这个公开市场上进行的,收购人是特定的,出售股份的人是不特定的。

  • 112人看过2024-01-05
    解散公司要有法律规定的事由,符合相应的事由(公司经营严重困难等)后,要求解散公司的主体还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持股比例,达到上述两个条件后,才可以要求司法解散。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解散,那么可以在达到上述条件后要求法院解散。
  • 100人看过2024-01-05

      股东权具有以下特征:

      1.股东权内容具有综合性。公司法理论将股权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自益权一般属于财产性的权利,如股息或红利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份转让权等。共益权则是公司事务参与权,一般为非财产性权利,如表决权、公司文件查阅权、召开临时股东会请求权、对董事及高级职员监督权等。从公司的本质上讲,公司只不过是为股东谋取利益的工具,因而自益权是目的性权利,而共益权不过是为了实现自益权的手段性权利。

      2.股权是股东通过出资所形成的权利。出资者通过向公司出资,以丧失其出资财产所有权为代价,换取股权,成为公司股东。

      3.股东权是一种社员权。股东出资创办作为社团法人的公司,成为该法人成员,因而取得社员权。社员权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和管理参与权。社员权既不同于传统私法中纯粹的物权或债权,又不同于传统私法中纯粹的人格权或身份权。社员权谓之权利,其实更像一种资格或权限,其实质是团体中的成员依其在团体中的地位而产生的具有利益内容的权限。换言之,社员权有法律资格之外观而具法律权利之实质,其本质属性乃为新型之私法权利,而这种权利是与法律主体的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相并列的权利类型。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