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死亡办理股权转让的方式:
1.应当由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另有约定的除外。新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可以自行转让股权,股东与其他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但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如果股东死亡,那么该股东的股份应该由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继承,按照继承人股权转让的相关手续办理股权转让,同时到工商管理机构进行股东变更等级,如果在公司成立之初有明确的约定或者是公司章程有明确规定的,按照约定或者是章程中的规定进行股权转让。
受理→协调→审批→发文→换证(换证后企业必须在30日内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
外资公司股权转让所需资料:
1、申请书
2、董事会(股东会)决议
3、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的并经其他投资者签字或以其他书面方式认可的股权转让协议
4、企业原合同、章程及其修改协议
5、验资报告
6、审计报告
7、投资者股权变更申请书
8、企业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9、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后的董事会成员名单
10、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声明
11、新股东的注册证明和身份证明
12、批准证书原件(正本和副本2)
干股员工基于协议,并非出资获得,一般采取奖励等方式赠与给员工。
干股取得的几种情形:
1、干股既可以是部分股东对股东之外的人赠与股份,也可以是全体股东对股东之外的人赠与股份。
2、干股既可以在创设时取得也可以在公司存续期间取得。如果股东在公司存续期间取得干股,公司并没有扩资,发行新的股份,但原有股东所持股份比例随之下降。
3、干股可能是附条件股份赠与,也可能是未附条件的股份赠与。附条件股份赠与协议中所附条件对股份的转让方和受让方产生约束力,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受让方取得或者失去相应的股份。由于对所附条件是否成就可能存在异议,工商机关在登记变更时对该情况也难以认定,客观上要求法院判决后,工商机关依据法院的判决办理变更登记。
4、干股的取得既可能是因为个人的技能或者经营才能而取得,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取得。
规定如下:
1.受让人以欺诈为由主张股权转让的撤销权,一旦股权转让合同被撤销,因出资瑕疵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应由出让人承担。
2.出让人转让后因注册资本不到位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等等。
出资瑕疵的股东股权转让后责任如何认定:
正确认定瑕疵股权转让后瑕疵出资责任的承担主体,首要前提是遵循科学的商事审判理念,注意妥善平衡商事交易安全、迅捷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应注意遵循以下一些认定原则。
1、注意保护各类商事主体基于相关材料的公示效力所实施的合法的商事行为。反映到公司实践中,公司股东名册、章程乃至相关工商登记材料的公示效力不容忽视,司法要保护基于公示效力所实施的合法行为。
2、注意兼顾各类民商事主体的合法利益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譬如,在有足够证据证明受让人系因出让股东的欺诈而受让瑕疵股权、且受让人及时提起合同撤销权之诉的情形下,法官若仍片面以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为由,判令受让人和出让股东在出资瑕疵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其裁判结论显然有失公正。
3、合理把握过错和责任相当、对价和责任相当的原则。应避免对瑕疵股权出让股东的“原罪”和受让人受让瑕疵股权的无偿性视而不见,而应透过股权转让行为的表象对民事责任作出正确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