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权质押融资
股票质押融资是用股票等有价证券提供质押担保获得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它主要是以取得现金为目的,公司通过股票质押融资取得的资金通常用来弥补流动资金不足,股票质押融资不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在本质上更体现了一种民事合同关系,在具体的融资细节上由当事人双方合意约定。正常情况下,无论股票是否处于限售期,均可作为质押标的。限售股质押,在限售期先于行权时间结束的,应当认定质押合同有效。
公司亏损股东不能退股,只能通过股权转让、公司减资或者公司清算加以实现。
(一)股权转让:一是其他股东收购该股东的股权,二是该股东将所持公司的股权转让给第三人。
(二)公司减资:股东会做出减资决议,该股东减资从而退出公司。
(三)公司清算:股东会做出解散清算的决议,公司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法定顺序清偿债务后,公司还有剩余财产的,则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公司予以注销。
1、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
(1)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
(2)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2、违反权利不得滥用义务的法律后果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
怎么进行股权投资
进行股权投资,要依法进行,要遵守股权的交易规则,要遵循诚信原则;要理智投资,合理分析投资的风险与利弊,合理安排自己的资金,制定理性的投资计划。
收购股权是什么意思
股权收购,从收购方式上看,一是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份、收购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再就是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收购方的股份,换取其持有的目标公司股份。前一种方式的收购,使资金流入目标公司的股东账户;后一种方式的收购不产生现金流,可以合理避税。当收购方购买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就获得经营控制权。未取得经营控制权的收购,叫“投资”。收购完成后,如果控股超过50%以上,该股权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控制权。而投资的目的,则可能是看准了此项投资未来有较高的回报率,也可能是为了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或为进入某个产业领域作准备,还有可能是为了获得目标公司的无形资产。因此,股权收购和投资是有本质区别的。
股份收购,就是一个人收购了另外一个人所拥有的某个公司的股份。一般是指不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股权收购行为,收购方只处于参股地位,收购股份通常是试探性的多角化经营的开始和策略性的投资,或是为了强化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联,如参股供应商以求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和价格优惠,参股经销商以求产品销售的顺畅、贷款回收的及时等。还有一些企业购买股份是为了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或通过股份的买卖交易获利。
一、股权转让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公司。股权转让方式包括股东之间转让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两种方式。
二、申请退股的法定情形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必须符合规定的股东申请退股的三种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三、解散公司
股东在公司解散的情形下等同于取得了退出公司的法律效果。
1、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会议决议而解散公司
2、特殊情况下股东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解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