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知识产权
  • 107人看过2024-01-05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

    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7、冒充专利的行为。

  • 105人看过2024-01-05
    商标实质审查和形式审查的区别如下:

    1、发生时间不同,商标审查一般是先进行形式审查,在进行实质审查;

    2、内容不同,形式审查主要包括申请人姓名及地址等信息是否准确真实、申请材料等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而实质审查主要包括对商标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审查。

  • 111人看过2024-01-05

    1、商标申请一般情况下九个月内完成。

    2、商标申请注册要经过:商标查询、提交申请、受理申请、实质审查、注册公告、核准注册、发证的流程,在非正常情况下,还可能因为外在因素而发生被驳回申请、驳回复核、被异议、异议答辩等流程。

    3、申请前,首先要进行商标查询,如果在先没有相同或近似的,就可以制作申请文件,提交申请后3个月左右,商标局会下发一个申请受理通知书。

    4、商标局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公告。初审公告期限是3个月。3个月内如无人提异议,会发布注册公告。商标有效期是从注册公告日开始起算的。

  • 106人看过2024-01-05

    专利转让的程序的注意事项如下:

    1、避免盲目扩大专利价值:对于专利权的转让标底,应以能够成交为原则,否则很可能合作失败;

    2、避免求快:专利转让是一个法律程序,建议最好委托相关业内专业人士,进行相关操作,切勿自行随便签订合同;

    3、应把合作放在首位,专利开发的目的,除了是对自己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生活有益处和贡献,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市场容量的专利技术,在没有转化为盛会生产力之前,只能是技术,因此合作是很必要的,毕竟合作是需要双方拿出诚意的;

    4、做好相关记录,尽可能做好转让过程中的记录,这对于后续问题以及收益分配都是很重要的;

    5、在转让之前,不要轻易进行价值评估等操作、尤其是不要轻易根据对方要求进行此类操作,如果确实需要进行评估,尽量明确评估费用担负原则和担负比例、以免上当受骗;在没有完全完成转让手续前,不要轻易交付技术资料和相关图纸等具体信息。

  • 118人看过2024-01-05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了以下商标侵权行为: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 106人看过2024-01-05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窃他人作品的;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视听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 110人看过2024-01-05
    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认定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首先,要根据专利证书、专利登记薄本、许可协议等对专利权的主体予以确认,看看原告是否为适格的专利权人。
    2.其次,要对专利权的有效性予以确认,包括确认该专利权是否仍然处于专利权有效期内,受法律的保护。通过专利评价报告评价上专列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有无效的可能性。
    3.然后,判断被控涉嫌侵权的产品是否与外观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似?即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4.最后,如专利权稳定,且产品落入了保护范围,而被告又对侵权没有主观故意,应当提供合法来源、在先使用等能够证明其不具备主观故意的证据。专利法第70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以上就是外观专利侵权而定辩护方向。
  • 433人看过2024-01-05

    张贴广告350003,广告材料分发350008,货物展出350023,直接邮件广告350024,广告材料更新350027,样品散发350028,广告材料出租350035,广告文本的出版350038,广告350039,广告宣传350039,无线电广告350040,电视广告350044,商业橱窗布置350046,广告代理350047,为广告或推销提供模特服务350049,广告空间出租350070,通过邮购订单进行的广告宣传350077,计算机网络上的在线广告350084,在通信媒体上出租广告时间350087,为零售目的在通信媒体上展示商品350092,撰写广告文本350099,广告版面设计350101,广告片制作350104,点击付费广告350113,广告材料设计350121,广告概念开发350121,广告牌出租350125,广告脚本编写350132,制作电视购物节目350137,广告传播策略咨询350139,通过体育赛事赞助推广商品和服务350141,户外广告350152,为他人创建品牌形象的广告服务350178

    广告设计C350001,广告策划C350002,广告材料起草C350007

  • 139人看过2024-01-05

    自己作的曲与原曲有8个小节以上雷同的,视为抄袭。抄袭是对于原著未经或基本未经修改的抄录,这是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 161人看过2024-01-05
    著作权与版权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主体不同。从狭义上看,版权是指出版者权,其主体是出版者。在中国,出版业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长期为国家专营,由国有的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体运作。所以,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事实作者,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民事主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被视为“法定作者”。
    第二、客体不同。出版者权的客体为书刊及音像出版物。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只是作品,而非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载体可以有许多种,而作品本身只能是一个。
    第三,形成机制不同。版权是一种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而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在我国,作品一经创作产生,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即自动依法产生著作权。
    第四,内容不同。以我国为例,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修改权、删除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复制权、演绎权、翻译权、演绎权)、传播权(表演权、播放权、展示权、朗诵权)等权利。
    第五,期限不同。在我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时限长短由出版人与著作权人协商签约产生,并规定合同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理应受到永久的保护。对于著作财产权,各国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界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截止于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