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设立与经营纠纷
  • 109人看过2024-01-03

    股东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不承担亏损就是非法的,否则,股东不承担亏损是合法的。

    亏损是盈利的对称。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净损失,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

  • 107人看过2024-01-03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以及对企业监管的漏洞,实践中出现很多母公司对子公司出资不实或者未按工商登记资料严格履行出资义务现象的发生。对此,我国曾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规范,若母公司对子公司出资不到位,则母公司需在出资不到位的范围内承担出资不实的责任。在子公司清算或破产时,母公司应当将未投入的资金按实际数额投入子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清算财产或破产财产。
  • 102人看过2024-01-03

    (1)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进行重整的。实践中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裁员条件举证相对容易,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关于重整的裁定书即可,无法院出具的重整的裁定,不能以此为由裁员。

    (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是目前金融危机下用人单位裁员的主要理由,适用此条件时用人单位必须举证证明生产经营发生了困难,且是严重的困难,这需要对企业相关财务状况进行举证,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以金融危机为幌子而进行裁员,实际上生产经营并没有受到影响,这就会让裁员行为陷入违法解雇的风险中。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需注意适用该条件时发生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并不能立即裁员,而是先要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方可裁员。如果未经变更劳动合同即裁员,也属于违法解除合同,需承担违法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注意这里是“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客观经济情况”一般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兼并、分立、合资等。

    用人单位裁员之后要给被裁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补偿金,同时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 101人看过2024-01-03
    在我国公司法人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机构,也是决定公司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的机构。股东大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有意见和建议的影响,并且对公司章程的重大政策性调整有表决权,只有通过股东会表决通过之后才能够执行该决定。
  • 103人看过2024-01-0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负债造成倒闭的,如果财产足以清偿债务的,员工工作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如果申请破产的,按破产法的顺序清偿优先债务后,有财产的再对员工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 103人看过2024-01-03
    股份51和49的利弊是,股份51的是绝对控股股东,而股份49的不一定是控股股东。但股份51的股东相对而言需要承担更多的股东义务,包括出资义务和对公司的债务承担的有限责任。
  • 106人看过2024-01-03
    非公司制企业法人的具体法律责主要为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乡镇企业不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由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在其改正之前,可以停止其享受本法规定的部分或者全部优惠。非公司制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或民营企业。
  • 104人看过2024-01-03

    企业法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如下:印花税;契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主要是开立实收权资本账户需要交纳的;与被投资方签立投资合同应交纳契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契税。

  • 104人看过2024-01-03
    企业破产后,在债务偿还前,要先从公司的财产中除去破产费用,剩余的财产再来偿还债务。当企业破产后的资产不足以偿还所有的费用时,可以按比例,优先偿还破产费用。
  • 105人看过2024-01-03

    1、内部转让条件

    因为股东之间股权的转让只会影响内部股东出资比例即权利的大小,对重视人合因素的有限责任公司来讲,其存在基础即股东之间的相互信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对内部转让的实质要件的规定不很严格,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形:

    (1)、是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其股权的全部或部分,无需经股东会的同意。

    (2)、是原则上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其股权的全部或部分,但公司章程可以对股东之间转让股权附加其他条件。

    (3)、是规定股东之间转让股权必须经股东会同意。

    2、外部转让的限制条件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属性,股东的个人信用及相互关系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风格甚至信誉,所以各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公司外第三人的转让股权,多有限制性规定。大致可分为法定限制和约定限制两类。法定限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限制,其基本做法就是在立法上直接规定股权转让的限制条件。股权的转让,特别是向公司外第三人的转让,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方能有效。约定限制实质上是一种自主限制,其基本特点就是法律不对转让限制作出硬性要求,而是将此问题交由股东自行处理,允许公司通过章程或合同等形式对股权转让作出具体限制。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