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设立与经营纠纷
  • 195人看过2024-01-18
    一、股权转让:1、股东之间转让股权:《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2、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3、公司章程对股份转让的规定:《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申请退股的法定情形: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必须符合《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申请退股的三种法定情形。
    三、解散公司:从公司法的规定分析,股东在公司解散的情形下等同于取得了退出公司的法律效果。
    1、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会议决议而解散公司《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依据该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公司可以解散。
    2、特殊情况下股东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解散公司:《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 158人看过2024-01-18
    股东出资涉及两个方面的责任:
    第一、股东对公司的约定出资责任,即股东应按章程按时缴纳出资。从这个责任上看,如果注销时《章程》没有规定股东应缴纳出资,则股东无义务缴纳。
    第二、股东对公司的法定补足责任,即基于公司经营活动,股东应对外承担出资补足责任。公司在注销前一般要对债务进行清偿,如公司现有资产不能全部清偿债务,公司股东未如实出资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的责任,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补缴未完成的出资。
  • 123人看过2024-01-18
    公司分立是需要进行相应的登记的。公司需分立的,公司股东会作出决议,并按《公司法》的规定,履行通知债权人、处理债权债务义务后,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相关登记材料,申请变更登记。                                                                 公司合并、分立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登记,提交合并协议和合并、分立决议或者决定以及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分立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合并、分立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 217人看过2024-01-18
    总公司可以为子公司担保,但需要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总公司与子公司各为独立的法人,各自以自己的全部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责任。子公司如果不能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债权人无法直接向总公司追偿。
  • 147人看过2024-01-18
    1、债权性,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其他债券一样,也规定了利率和期限。
    2、股权性,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前是纯粹的债券,但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债券持有人就由债权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
    3、可转换性,可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债券持有者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
  • 119人看过2024-01-18
    未经证监会批准的股权转让有效。证劵监督管理机关在法律上被规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为全国证劵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但在实践中还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目前,无法律明文规定股权转让需要证监会的批准,只有国资股份的转让需要批复,而且也不是证监会来批准。普通投资者,甚至是大股东的股份转让,可以直接通过二级市场,也可以通过协议转让,但是要发布公告。
  • 175人看过2024-01-18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公司无法清算,不能清偿债权人债务的,债权人可要求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责任。
  • 2849人看过2024-01-18
    根据4C 理论,创始人、合伙人、核心员工、投资人四个维度为企业的重点,承载着企业的愿景、资源、资金、人力贡献,因此从这四个维度来设计股权是科学的。
    创始人:创立企业极其艰辛,创始人清楚最关键的是掌握企业控制权,来给企业灌输自己的血液。创始人当然拥有较大的股权。
    合伙人:创始人创业伊始会拉一帮人创业,有人提供技术、有人提供资金、有人提供资源,这样企业开始的时候能搭建框架正常运转,合伙人为创始人的左膀右臂,当然需要一部分股权来激励(8-15%)
    投资人:投资人在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参与起来,投资人就是为了资本孕育资本,一般签订对赌条款,股权占的比例较小。
    核心员工:员工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加上股东身份的认同感,人才对企业来讲至关重要,企业需要预留10%—25%的股权留住、吸引更多的人才。考虑人才价值型企业越来越多,这块核心员工的预留比例会加大
  • 140人看过2024-01-18
    (一)公司分立前的债务按所达成的协议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
    1、分立后的企业分得的有效资产与其分担的债务基本相当,或分立后的企业资产足以保证其履行所分担的债务的,一般宜按分立协议的约定确定债务承担主体。
    2、分立协议约定的事项不得对抗第三人。企业分立导致债务转移,根据“债务转移须经债权人同意”的基本法理,债权人应为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另外,企业分立行为一般为企业的单方行为,企业分立时关于债务承担的协议不具有约束、对抗债权人的效力。
    (二)由分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 752人看过2024-01-18
    1.自然人股东为—个具体的人,个人享有并直接行使股东权利并承担义务,如参加股东会,查阅财务会计资料、领取股红等;法人股东是一个组织,作为抽象的依法拟制的实体,其权利义务的行使承担,需通过具体人的行为来完成,方式为派出股东代表,凭授权委托手续代表其完成,后果由组织承担。
    2.实质区别在于权利义务行使承担方式不同:自然人股东是相对法人股东而言的,是具有公民身份的个人投资者,在他进行公司的投资以后通过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注册,进行公司股权登记,就成为自然人股东。自然人是基于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股东是股份制企业的出资人或叫投资人。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