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设立与经营纠纷
  • 106人看过2024-01-23

    行为人伪造公司债券罪的按以下规定判刑: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 106人看过2024-01-23
    分公司税务出问题责任由总公司承担,不由分公司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公司不可以独立承担责任,因为没有法人资格,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分公司是不能独立核算的。
  • 106人看过2024-01-23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终止后应按照《民法典》和《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破产时用破产财产清偿债务,进入清算程序,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对外一切民事行为,包括起诉、应诉都以清算组的名义进行,由清算组催收债权,这样利于实现怠于清算的企业及其股东与其他债权人、债务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

    公司终止后,该公司的股东有义务组织成立清算组织。清算组织依法清理企业财产,可以对外起诉主张债权并直接受偿,可以应诉并以清理所得的财产偿还债务。

    公司终止而没有成立清算组织的,该公司不再享有民事诉讼地位,不能以原公司名义起诉应诉。该公司的股东不能直接作为原告起诉主张公司的的债权。但股东可以作为应诉被告,承担组织成立清算组,以清理所得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责任,这一判决的效力及于清算组织。在执行阶段,股东仍怠于清算的,债权人可申请法院裁定由债权人组织清算,清算费用由股东承担。

    实践中,有的公司在起诉、应诉时处于正常营业状态,而在诉讼开始之后发生公司被终止的情况,作为公司的股东或出资人应争取主动,依法成立清算组织,可以将诉讼主体由终止公司变更为清算组织。因为清算组管理的是原公司的的财产,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都来源于公司,对原公司具有完整的继承性,可以延续原公司的行为,但不能否定原公司已作出的意思表示,所以无论在诉讼的一审、二审、重审或执行阶段,都可以将清算组变更为新的诉讼主体。

    按照破产程序,应当通知并公告债权人登记债权。公司一般财产(非抵押物)处置所得顺序扣除破产费用、员工工资和安置费用、税金后不足偿付全部债务时由一般债权人按比例受偿。偿还债务有剩余由全体股东按照出资比例或公司章程规定分配。

  • 106人看过2024-01-23

    具体程序是:

    一、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成员。

    二、人民法院确认清算方案。

    三、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延长清算期限。

    四、人民法院确认清算报告。

    五、人民法院裁定终结强制清算程序。

  • 106人看过2024-01-23
    母公司子公司的判定方式:子公司被另一个公司控制的公司,另一个公司就是母公司。子公司的债务母公司没有义务偿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公司能够独立缴纳税款。
  • 102人看过2024-01-23
    上市公司融资担保效力被担保人负有向担保人偿还的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107人看过2024-01-23
    饭店不干了营业执照是需要注销的。因为营业执照是需要一年一上报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不注销,企业就会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于设立公司也会有不良的影响。
  • 109人看过2024-01-23
    法定代表人的作用和影响就是代表公司进行民事活动,是公司的代言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法定代表人变更需要登记。
  • 102人看过2024-01-23
    企业破产宣告后,会开始进行清算程序,公司完成清算程序后企业注销,所以的债权债务关系均已了结。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不得在别的公司担任董事。
  • 106人看过2024-01-23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与此相关的第四十九条第(七)项规定董事会职权包括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由此可见,董事会与经理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于法拥有聘任、解聘经理的生杀大权,是否聘任和解聘是属于公司自治的范畴。

    2、但是我国劳动法并未将公司法下的“经理”排除在外,即便董事会下发了撤职通知,这只能说明该经理与董事会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解除了,但该经理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依然受劳动法调整。

    3、虽然公司法赋予了董事会解聘经理的权利,但为了避免劳动法层面的麻烦,建议公司对与解聘相关的证据予以收集和保留。

    我国的劳动法,总体上来讲没有将劳动者进行分类处理,缺乏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劳动权利义务的特别规定,基本采取和普通劳动者一视同仁,予以同样的保护和处理方式的做法。但实际上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很多时候涉及公司管理层面的高度自治范畴。如果适用劳动法进行调整,将会使法院插手公司内部事务,法院既不是公司领域的专业人员,公司又确实出于自身经营考虑需要作出决策,这就导致了现行法律所不能调整的矛盾。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