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自行辞职是没有赔偿的,劳动者自行辞职,属于自己的原因辞职,用人单位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叁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叁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权利和义务时一种既成事实,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
2、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应签订而未签订劳动合同;
(二)以口头问答代替书面合同;
(三)以其他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如在租赁合同,承包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职工的安置条件和待遇问题;
(四)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终止或未签订手续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五)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欠缺或部分内容违法,导致合同无效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1、公司分立的决议或决定。
(1)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2)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由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署的股东大会会议记录。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签署的书面决定。
(4)国有独资公司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
2、依法刊登公告的报纸样张。
3、分立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5、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复印件。
6、因分立申请公司设立登记的,提交载明分立情况的存续公司的变更证明或解散公司的注销证明。
第一步:办理纳税登记,领取个人所得税登记证
第二步:在纳税大厅与主管税务机关签订网上申报协定,录入相关信息
第三步:打开浏览器,启动浏览器输进入地方税务局主页,选择“网上办税”
第四步:登录输入用户名称(个人计算机代码)和登录密码,单击“确定”
第五步:申报数据录入在网上报税页面,点击“录入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第六步: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自动检索出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种登记数据,纳税人只需录入申报数据,录入并核对完毕,点击“提交数据”便可。
试用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工作的期限。在这个期限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从而决定是否要选择对方。《劳动法》设立试用期的目标,就是给用工双方进一步的“选择权”。
《劳动法》第32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即所谓的“单方解除权”。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只有在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解除劳动合同。
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合并协议复印件。
4、载明合并情况的解散公司注销证明、新设或存续公司的设立或变更证明。
5、因合并存续或新设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6、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
7、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复印件。
8、公司营业执照副本。
如果原印章在工商备过案,或企业规模较大,资金往来量较大较多。那么:
1、到工商局办理遗失印章手续,凭工商开具的证明到公安局;
2、到公安局办理换章手续,包括遗失手续、换章重刻手续;
3、登报将原印章作废
4、取得新章到公安、工商备案,并结销手续;
5、银行、税务、企业内部、有关业务单位印章启用备案。
如果仅只是用于银行,那么,只办理银行挂失备案换章,保险起见,登报挂失一下。
存在,《劳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该规定表明,各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关系都归《劳动法》调整。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为“劳动法第二条中的“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因此,经过合法注册,具有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是合法的用工主体。
个体工商户是合法的用人单位,招收的员工也是按照其安排从事工作,接收其管理,受其规章制度约束,按劳取酬,符合劳动部规定的劳动关系成立条件,因此属于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