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0人看过2024-01-07

    1、注意所签协议的主体。通常在股权转让中,出让股权的主体应该是公司股东,受让方则可以是公司的其他股东,也可以是公司股东外第三人。

    2、股东会、或者其他股东的意见或决议。公司股东在对外第三人转让股权之前,必须要先征求公司其他股东的意见。

    3、需要对前置审批程序加以关注。

    4、有清晰的公司股权结构。

    5、受让人应该要仔细分析受让股权所在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

    6、受让人应该尽可能的了解受让股权的信息,以确认受让股权是否存在问题。

    7、股权转让协议应当要求合同相对方,作出相应的保证及承诺。

    8、应该及时至有关部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 101人看过2024-01-07

    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涉及到国有资产监管的特别规定,又要符合《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有股权向管理层转让等规定和相应产权交易机构的交易规则的规定,国有股权交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转让方案》,申报国有产权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2)、清产核资由转让方组织进行清产核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

    3)、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并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4)、召开股东会就股权转让事宜进行内部审议,形成同意股权转让的决议、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承诺。

    5)、申请挂牌选择有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申请上市交易,

    6)、转让方和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取得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

    7)、转让方将股权转让的相关文字书面材料报国有产权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8)、产权登记转让方和受让方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以及相应的材料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9)、交易完成,修改《公司章程》以及股东名册,进行变更登记。

  • 100人看过2024-01-07
    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时,其中一个企业吸收了其他企业而存续(对此类企业以下简称“存续企业”),被吸收的企业解散。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企业并为一个新企业,合并各方解散。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合并、兼并,一般不须经清算程序。企业合并、兼并时,合并或兼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兼并后的企业或者新设的企业承继。
  • 101人看过2024-01-07

    瑕疵出资的法律后果

    依据我国新《公司法》第二百条、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在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的情况下,由公司登记机关先责令改正,后再处以罚款等,而不是直接否定其股东资格,同时我国公司法并未规定其他股东对瑕疵股东有关启动失权程序的权利,也就是说在我国,对虚假出资或者出资不足的股东,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还没有法律依据启动失权程序,以否定瑕疵出资者的股东资格,更谈不上直接否定其股东资格,即股东瑕疵出资并不能导致其不享有股东资格或者丧失股东资格。所以,一般情况下,确定某人是否享有该公司的股权,应看其是不是具有持有公司股份的约定,是不是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文件记载的股东,而不是看他有没有依法出资,这也是各国立法的通利。

    综上所述,股东权利的行使是以是否具备股东资格为前提的,而非以股东是否实际出资为前提,瑕疵出资并不必然影响股东权利的行使。

  • 100人看过2024-01-07

    1、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主要通过和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体现。

    2、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关系一般常被认定为委托投资合同关系,双方发生争议,适用民法典具体条款调整。

    3、一般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签订具体的书面协议,隐名投资人具有领取公司红利的行为或日常管理公司的行为。

    4、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5、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6、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100人看过2024-01-07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三大基本权利: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因此,分红权是股东的基本权利,无论股权多少在现实生活中,公司有利润却不分红。现实商业活动中,经常见到公司赚了钱也不开股东会作出分红决议,但是大股东可利用自己在公司控制权的优势地位,通过关联交易,高额薪酬等手段变相使用、提取公司利润;

    当公司连续盈利,没有形成有效的股东会分配决议而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股东又无其他证据证明公司在治理中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不分红时,股东径直诉诸法院,法院会认为,进行利润分配以及如何分配属公司内部事务,生产收益,应由公司全体股东决定公司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方案。如此,就出现公司不分配利润,股东利益被侵害,而救济困难的现实。

  • 100人看过2024-01-07
    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由此可见,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并不局限于股东或者董事,股东大会有权确定其人员组成,人员构成并不受限。
  • 238人看过2024-01-07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能接触到图形商标这一类商标。图形商标可能出现在餐馆的招牌上,食品外包装上,甚至你身上穿的衣服也印刻着品牌的图形商标。接下来,就让华律知产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吧,希望能让大家对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图形商标转让要多久

    图形、文字都属于商标的构成元素,而仅仅以图形设计构成的商标,我们称之为图形商标,用以区别于仅由文字构成的文字商标。然而文字也可以设计成图形的样式,然后注册商标。所以更深入的划分,又在图形商标中分出了纯图形商标,以区分那些图形中包含文字元素的商标。

    使用图形商标可以不受语言的限制,它直观、富有艺术感染力,有不少品牌都倾向于使用图形商标作为品牌商标,也会通过图形商标转让的方式获取商标的专用权。所以图形商标跟文字商标一样,可以转让商标、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商标。转让图形商标应该主动向商标局提成商标转让申请,具体要怎么办理呢?

    准备转让材料—向商标局递交申请—缴纳转发规费(500元/件)—等待审核通过—领取核准商标转让证明。看似不难,其实挺有技术含量的,您可以在7号网商标商城选购中意的图形商标,顺便把图形商标转让的手续交给7号网商标代理帮您办了。

    为什么说图形商标转让不简单呢?因为很多不符合规定的转让行为,即使双方已经协商一致,还是会被商标局不予转让的,所以办理图形商标转让前一定要求注意:

    转让的图形商标是注册商标时,商标注册人对其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应当一并转让。而且对于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应当全部转让,不可以将注册商标指定保护的商品进行部分转让。

    以上就是关于图形商标转让要多久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法律问题,而您又有委托律师的想法,我们网站有许多律师可以给你提供服务。华律知识产权为您提供关于版权、商标、专利的相关知识,上华律知识产权给您的知产加把“锁”!

    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

    第九十六条 【商标权】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 100人看过2024-01-07
    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由此可见,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并不局限于股东或者董事,股东大会有权确定其人员组成,人员构成并不受限。
  • 100人看过2024-01-07

      留置权的实现方式

      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两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

      留置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