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6人看过2024-01-08

    适用期内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

    首先,劳动者是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的。根据法律规定,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职工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其次,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再次,对于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劳动者你可以提出辞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100人看过2024-01-08

    1、用人单位违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和工作年限而定。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00人看过2024-01-08

    先通知劳动者,再通知工会(如果有公会的话,没有就不用了)。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 363人看过2024-01-08

    一个企业的注册资金的多少和纳税金额没有关系。

    1.缴税是根据你每月业务的开票金额按一定比例缴纳的,注册资金大小决定你的公司今后承担的法律责任,注册资金和税务是根本沾不上边的,所以说注册资金和缴税没有任何关系。

    2.注册资本的大小不影响税率的高低,税率只与一个企业的营业额和纳税身份有关,以增值税为例,一般纳税人的基本税率是17%,销售或进口规定范围货物的是13%,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是6%和3%(商业)。


  • 157人看过2024-01-08

    有法定流程:

    1、董事会制订合并方案。

    2、签订公司合并协议。

    3、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4、合并决议的形成。

    5、向债权人通知和公告。

    6、合并登记。

    合并登记分为解散登记和变更登记。公司合并以后,解散的公司应当到工商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存续公司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新成立的公司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设立登记手续。公司合并只有进行登记后,才能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 101人看过2024-01-08

    由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补充责任。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08
    国家工作人员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起诉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证据:证人证言、银行汇款、转账记录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 455人看过2024-01-08

    合并一般不须经清算程序。企业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企业或者新设的企业承继。企业依法合并后,有关税务事项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纳税人的处理

    l、被吸收的企业和存续企业依照规定,符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分别以被吸收的企业和存续企业为纳税人;被吸收的企业已不符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应以存续企业为纳税人,被吸收企业的未了税务事宜,应由存续企业承继。

    2、企业以新设合并方式合并后,新设企业符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以新设企业为纳税人。合并前企业的未了税务事宜,应由新设企业承继。

    二、资产计价的税务处理

    企业合并后的各项资产,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能以企业为实现合并面对有关资产等进行评估的价值计价并计提折旧,应按合并前企业资产的帐面历史成本计价,并在剩余折旧期内按该资产的净值计提折旧。凡合并后的企业在会计损益核算中,按评估价调整了有关资产帐面价值并据此计提折旧的,应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调整,多计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三、减免税优惠的处理

    1、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合并,都不是新办企业,不应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照顾。

    2、合并前各企业应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且已享受期满的,合并后的企业不再享受优惠。

    3、合并前合企业应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未享受期满的,且剩余期限一致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合并后的企业可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

    4、合并前各企业庞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未享受期满的,且剩余期限不一致的,应分别计算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按税收法规规定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合并后不符合减免税优惠的,照章纳税。

    四、亏损弥补的处理

    1、企业以吸收合并方式改组,被吸收的企业和存续企业符合纳税人条件的,应分别进行亏损弥补。合并前尚未弥补的亏损,分别用其以后年度的经营所得弥补,但被吸收的企业不得用存续企业的所得进行亏损弥补,存续企业也不得用被吸收企业的所得进行亏损弥补。

    2、企业以新设合并方式以及以吸收合并方式合并,且被吸收企业按规定不具备独立纳税人资格的,各企业合并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可在税收法规规定的弥补期限的剩余期限内,由合并后的企业逐年延续弥补。

  • 158人看过2024-01-08

    (一)收购方的内部决策

    公司章程是公司存续期间的纲领性文件,是约束公司及股东的基本依据,对外投资既涉及到公司的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股东的利益,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投资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授权公司按公司章程执行。

    把握收购方主体权限的合法性,重点应审查收购方的公司章程:

    1、内部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经过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2、对外投资额是否有限额,如果有的,是否超过对外投资的限额。

    (二)出售方内部决策程序

    出售方转让目标公司的股权,实质是收回其对外投资,这既涉及出售方的利益,也涉及到目标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出售方转让其股权,必须经过两个程序。

    1、按照出售方公司章程的规定,应获得出售方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2、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应取得目标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程序上,出售方经本公司内部决策后,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 107人看过2024-01-08
    在工作日加班的,加班时薪应不低于平时时薪的百分之一百五十;在休息日加班的,加班时薪应不低于平时时薪的百分之二百;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加班时薪应不低于平时时薪的百分之三百。休息日加班但用人单位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加班费。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