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28人看过2024-01-12

      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的情形有: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用人单位依照本法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八)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九)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一)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十二)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117人看过2024-01-12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劳动者有如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或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因此,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解雇哺乳期女职工的。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哺乳期内强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为。

  • 1155人看过2024-01-12
    内资企业是“外资企业”的对称。指依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由我国投资者投资举办的企业。按投资主体不同,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这三种企业之间的各种联营企业等。内资企业都是我国的居民企业,我国应对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课征所得税。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按企业经济性质分别立法,按照现行规定,对国营企业应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对集体企业应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对私营企业应征收私营企业所得,对不同经济性质企业之间的联营企业,应先分后税,分别征收所得税。
  • 120人看过2024-01-12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劳动者有如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或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因此,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解雇哺乳期女职工的。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哺乳期内强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为。

  • 113人看过2024-01-12

      单位可以主张工期顺延的情况:

      1、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时间提供符合要求的图纸的;

      2、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

      3、发包人或者监理未及时发出指令、确认或进行答复的;

      4、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的。因此,还是需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 162人看过2024-01-12

    (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达到下列其中一项数量要求:

    A、发明或者植物新品种2件以上;

    B、实用新型专利6件以上;

    C、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专利(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或者软件著作权或者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7件以上;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24》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按照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总额。)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 446人看过2024-01-12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1.企业合并损益。合并对价小于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2.盘盈利得。指企业对于现金等资产清查盘点中盘盈的资产、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其中固定资产盘盈。是指企业在财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账外固定资产的估计原值减去估计折旧后的净值。现行的新准则中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

    3.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它主要是指因债权人单位变更登记或撤销等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4.政府补助。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型资产或非货币型资产形成的利得。

    5.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它是指自办职工子弟学校的企业,在交纳教育费附加后,教育部门返还给企业的所办学校经费补贴费。

    6.罚款收入。它是指对方违反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法规,按照规定支付给本企业的罚款,不包括银行的罚息。

  • 105人看过2024-01-12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 139人看过2024-01-12

    1、可以。当你的公司不准备经营以后,你可以选择去注销营业执照,还可以选择的就是将股权全部转让给别人。简单点来说,公司转让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公司不需要进行解散和注销,直接转给别人经营就是了。

    2、公司转让分为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内部转让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其股权的全部或部分,无需经股东会的同意。二是原则上,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其股权的全部或部分,但公司章程可以对股东之间转让股权附加其他条件。三是规定股东之间转让股权必须经股东会同意。外部转让大致可分为法定限制和约定限制两类。法定限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限制,其基本做法就是在立法上直接规定股权转让的限制条件。股权的转让,特别是向公司外第三人的转让,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方能有效。约定限制实质上是一种自主限制,其基本特点就是法律不对转让限制作出硬性要求,而是将此问题交由股东自行处理,允许公司通过章程或合同等形式对股权转让作出具体限制。

  • 104人看过2024-01-12

    有下列14种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4、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6、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7、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9、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11、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1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1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1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