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东股权转让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会受罚。根据相关规定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履行其责任,否则税务机关将对其进行相应的罚款。此外,办理税务变更登记的申请人为目标公司,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的为股权转让受让方。
2、纳税义务人拒绝缴纳的,扣缴义务人应向税务机关报告,说明纳税人拒绝缴纳的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由纳税机关向纳税义务人追缴。纳税人拒不缴纳的,由税务机关根据征管法第40条的规定采取扣缴银行存款,查封、扣押并依法拍卖与应缴税款相当的财产。
3、《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 税务机关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受托单位和人员按照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受托代征单位和人员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应注意搜集并保存双方成立劳动关系的有关证据,比如:
(一)用人单位招聘时要求劳动者填写的“报名表”、“登记表”等招用记录;
(二)用人单位收取劳动者押金或扣押劳动者工资而出具的“押金条”、“扣押条”等各种票据;
(三)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门卡”等各种工作证件;
(四)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放的“工资卡”或其他工资支付凭证;
(五)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放的“工作服”、“饭卡”等与用人单位有关的东西;
(六)职工的工资表、考勤记录、值班表、任命书、解除合同通知书、辞退通知书等各种加盖有用人单位公章的文件。
一、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二、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三、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
涉税举报要提供的证据,应当越详细越好,包括账册凭证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等等等,原件复印件均可。
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凭证征收,没有列举的凭证不征税.具体征税范围如下:
1.经济合同
税目税率表中列举了10大类合同.它们是:
(1)购销合同.
(2)加工承揽合同.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5)财产租赁合同.
(6)货物运输合同.
(7)仓储保管合同.
(8)借款合同.
(9)财产保险合同.
(10)技术合同.
2.产权转移书据
产权转移即财产权利关系的变更行为,表现为产权主体发生变更.产权转移书据是在产权的买卖、交换、继承、赠与、分割等产权主体变更过程中,由产权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所订立的民事法律文书.
我国印花税税目中的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共5项产权的转移书据.其中,财产所有权转移书据,是指经政府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不动产、动产所有权转移所书立的书据,包括股份制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其他4项则属于无形资产的产权转移书据.
另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
3.营业账簿
按照营业账簿反映的内容不同,在税目中分为记载资金的账簿(简称资金账簿)和其他营业账簿两类,以便于分别采用按金额计税和按件计税两种计税方法.
(1)资金账簿.
(2)其他营业账簿。
(一)转让国有股权应以调整投资结构为主要目的。
(二)转让国有股权须遵从国家有关转让国家股的规定,由国有股持股单位提出申请,说明转让目的、转让收入的投向、转让数额、转让对象、转让方式和条件、转让定价、转让时间以及其他具体安排。
(三)转让国有股权的申请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向境外转让国家股权的(包括配股权转让)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国有股转让数额较大,涉及绝对控股权及相对控股权变动的,须经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会同国家体改委及有关部门审批。
(四)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股的股东单位转让国有股权后,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转让收入的金额、转让收入的使用计划及实施结果。
1、员工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下:
(1)员工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30天后劳动合同解除。如果在试用期的,可以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主张经济补偿:
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③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⑤因法律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1、自行贴花方法:一般适用于应税凭证少或者贴花次数少的纳税人;
2、汇贴方法:一般适用于应纳税额较大的纳税人;
3、汇缴方法:一般适用于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