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无生育津贴产假工资怎么发
用人单位没有帮女性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的,无法获得生育津贴,那么则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二.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三.不能胜任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四.客观变化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五.经济裁员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六.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的50%)
一.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二.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三.不能胜任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四.客观变化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五.经济裁员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六.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的50%)
如果员工请假的理由是合理的,例如请病假、家里有事情需请事假等的情况,如果公司不给请假是违反劳动法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是有休息休假权利的,劳动者每天法定上班的时间是8小时,劳动者也可以请假的,如果员工请假是合理的,例如请病假、家里有事请事假等的,公司不给假是违反劳动法的。
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所以到了下班之后就应该让员工下班,如果存在加班的情况,要对员工进行一些加班补助。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辞退(或称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与否,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一、劳动者有规定情形被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女职工产假期间有工资吗
休产假期间有工资。按国家规定正常生产的女职工有权利享受产假、哺乳假,何用人单位不得苛扣其工资、福利、补贴以及考勤奖金,不影响晋级、调工资,并计算其工龄。
一.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二.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三.不能胜任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四.客观变化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五.经济裁员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六.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的50%)